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言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理论综述 | 第9-12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开放机理 | 第19-28页 |
·模型基本假设 | 第19页 |
·消费者行为 | 第19-20页 |
·生产者行为 | 第20-22页 |
·最终品生产厂商 | 第20-21页 |
·中间品生产厂商 | 第21-22页 |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开放机理 | 第22-27页 |
·无外资流入时内陆产业开放的机理 | 第22-23页 |
·外部资本的开放机理 | 第23-25页 |
·有外资流入时的内陆产业开放机理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 第28-42页 |
·研究回顾 | 第28-29页 |
·影响重庆前期FDI流入因素实证 | 第29-36页 |
·变量选取 | 第29-31页 |
·数据选取、处理以及计量模型 | 第31-36页 |
·综合评价与对比 | 第36-40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7页 |
·对象选取及数据获得 | 第37-38页 |
·主成分分析及结果 | 第38-40页 |
·本章总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背景 | 第42-55页 |
·国际经济背景 | 第42-44页 |
·国内经济背景 | 第44-48页 |
·区域经济背景 | 第48-50页 |
·重庆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势 | 第50-53页 |
·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条件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前期探索 | 第55-73页 |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现状 | 第55-66页 |
·要素开放模式与路径 | 第56-59页 |
·产业开放模式与路径 | 第59-61页 |
·产品开放模式与路径 | 第61-64页 |
·区域合作模式与路径 | 第64-65页 |
·内陆开放模式与沿海开放模式的比较 | 第65-66页 |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期探索取得的成果 | 第66-70页 |
·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期探索中出现的问题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重庆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 第73-87页 |
·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借鉴 | 第73-77页 |
·新苏南模式 | 第73页 |
·温州模式 | 第73-74页 |
·东莞模式 | 第74-75页 |
·泉州模式 | 第75-76页 |
·沿海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76-77页 |
·重庆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要素开放模式与路径 | 第77-80页 |
·资本要素开放模式与路径 | 第77-78页 |
·劳动力要素的开放模式与路径 | 第78-80页 |
·重庆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产业开放模式与路径 | 第80-82页 |
·重庆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产品开放模式与路径 | 第82-84页 |
·重庆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经济合作模式与路径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7章 本文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项目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