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德育功利化的历史透视与现实挑战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6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综述第11-13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选题意义及本文的创新点第13-16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选题意义第14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6页
第一章 德育功利化的内涵和德育运行机制第16-22页
   ·德育功利化的内涵分析第16-19页
     ·功利、功利性和功利化第16-17页
     ·德育及德育本质的探讨第17-18页
     ·德育功利化的内涵第18-19页
   ·德育运行机制的多维度分析第19-22页
     ·德育运行机制的内涵分析第19页
     ·德育要素分析第19-20页
     ·德育过程分析第20-21页
     ·德育运行机制的综合分析第21-22页
第二章 汉魏之际德育功利化的表现及其修正第22-37页
   ·德育功利化发展的过程解析第22-25页
     ·德育内容儒学化第22-23页
     ·儒学教育政治化第23-24页
     ·经典学习功利化第24-25页
   ·德育功利化的表现第25-29页
     ·德育主体 加官进爵—功名诱惑第25-27页
     ·德育客体 皓首穷经—追求功名第27页
     ·德育过程 客体角度—知性停留第27-28页
     ·德育过程 主体角度—效果显性第28-29页
   ·德育功利化的危害第29-32页
     ·个体知行不一第29-30页
     ·社会虚伪成风第30-32页
     ·国家政权风雨飘摇第32页
   ·德育回归本质的修正第32-37页
     ·哲学反思 玄学的兴起第33-34页
     ·人才选拔制度转型第34-35页
     ·德育脱离政治回归生活第35-37页
第三章 隋唐以后德育功利化的新表现及其理论反思第37-51页
   ·隋唐以后德育功利化的新表现第37-42页
     ·德育向工具方向的演化第37-39页
     ·德育过程知识化第39-41页
     ·德育目标显性化第41-42页
   ·德育出现巨大危机第42-45页
     ·德育与人格修养分离第42-44页
     ·无用之才和利禄之徒涌现第44-45页
   ·理论反思和德育外在环境的改变第45-51页
     ·回归内心的理论救赎第46-47页
     ·直面社会问题的理论纠偏第47-49页
     ·社会剧变,德育功利化失去生存土壤第49-51页
第四章 德育功利化的现实挑战及应对之思考第51-67页
   ·当前德育功利化的显著表现第51-54页
     ·过分注重德育的政治功能第51-52页
     ·过度追求德育的显性效果第52-53页
     ·考试牵引下的纯粹知识教育第53-54页
   ·当前德育功利化产生的根源第54-58页
     ·德育内部根源 封闭、量化的德育评价方式第54-56页
     ·社会根源 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第56-57页
     ·历史根源 德政合一的偏颇运用第57-58页
   ·当前德育功利化的严重危害第58-62页
     ·德育活力的下降第58-59页
     ·个体创造性和人格的缺失第59-61页
     ·道德建设之困局第61-62页
   ·化解德育功利化危机的思考第62-67页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第62-63页
     ·回归以人为本的德育目标第63页
     ·选择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第63-65页
     ·采取情知并重的德育方法第65-66页
     ·应用开放、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方式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末湖南近代矿冶业的发展(1895-1911)
下一篇: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