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洛克沙胂的理化特点和毒性 | 第15-16页 |
| ·洛克沙胂在环境中的降解转化 | 第16-17页 |
| ·除磷机理 | 第17-19页 |
| ·生物诱导的化学沉淀机理 | 第17页 |
| ·生物过量积磷机理 | 第17-18页 |
| ·反硝化同时除磷机理 | 第18-19页 |
|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有机质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影响 | 第20页 |
| ·C/N 比和 C/P 比的影响 | 第20页 |
|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20-21页 |
| ·DO 的影响 | 第21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 ·pH 的影响 | 第22页 |
| ·污泥龄的影响 | 第22页 |
|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洛克沙胂对生物除磷的短期影响 | 第24-36页 |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4-28页 |
| ·实验装置 | 第24-25页 |
| ·运行方式 | 第25页 |
| ·污泥的接种 | 第25页 |
| ·进水指标 | 第25-26页 |
| ·磷酸盐的染色与观察 | 第26页 |
| ·仪器与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 ·抑制模型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 ·不同洛克沙胂浓度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洛克沙胂对生物体内聚磷酸盐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洛克沙胂浓度条件下磷酸盐浓度的变化 | 第30-31页 |
| ·不同洛克沙胂浓度对释磷和积磷速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洛克沙胂对生物除磷过程的抑制分析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洛克沙胂对生物除磷过程的长期影响研究 | 第36-50页 |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36-38页 |
| ·实验装置 | 第36-37页 |
| ·运行方式 | 第37页 |
| ·进水指标 | 第37-38页 |
| ·指标测试方法 | 第38页 |
| ·实验的启动 | 第38-41页 |
| ·污泥的培养 | 第38-39页 |
| ·监测数据 | 第39-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 ·洛克沙胂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洛克沙胂对 PO43--P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洛克沙胂对沉降比和 MLSS 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洛克沙胂对活性污泥颗粒的影响 | 第43-47页 |
| ·洛克沙胂对原生动物的影响 | 第47页 |
| ·XPS 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洛克沙胂在 SBR 反应器中的降解转化研究 | 第50-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 ·实验装置 | 第50页 |
| ·运行方式 | 第50-51页 |
| ·进水指标 | 第51页 |
| ·测试方法 | 第51-52页 |
| ·洛克沙胂的降解模型和 HAPA 的生成降解模型 | 第52-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 ·洛克沙胂短期内吸附行为研究 | 第53-54页 |
| ·洛克沙胂的降解行为研究 | 第54-55页 |
| ·HAPA 生成和降解行为研究 | 第55-57页 |
| ·动态试验中 ROX 和 HAPA 的变化 | 第57页 |
| ·动态试验中无机砷的变化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创新点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