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酚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花色苷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花色苷种类 | 第12页 |
·花色苷结构与特性 | 第12页 |
·花色苷提取与测定 | 第12页 |
·花色苷代谢 | 第12-13页 |
·光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13-14页 |
·光强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13页 |
·光质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13-14页 |
·花色苷在植物逆境防御中的作用 | 第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强光条件下苹果果皮吸收光能的利用分配 | 第15-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15页 |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 第15-16页 |
·色素提取及分析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的变化及强光对果皮中叶绿素的影响 | 第17-18页 |
·强光条件下阳面果皮和阴面果皮对吸收光能分配的差异 | 第18-19页 |
·强光对光系统 II 电子捕获效率及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影响 | 第19页 |
·果实发育过程中叶黄素循环的变化及强光对果皮中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 第19-20页 |
·强光对 QA还原反应中心和 QB还原反应中心的影响 | 第20页 |
·强光对单位反应中心光能利用的影响 | 第20-22页 |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光对苹果果皮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24-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24页 |
·酚类物质的测定及分析 | 第24页 |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光对苯甲酸类和羟基肉桂酸类物质的影响 | 第25-26页 |
·光对二氢查耳酮类物质的影响 | 第26-27页 |
·光对黄烷醇类物质的影响 | 第27-28页 |
·光对黄酮醇类物质的影响 | 第28-29页 |
·光对花色苷的影响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光强和曝光时间对苹果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31-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套袋果实的短期曝光处理 | 第31页 |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测定及分析 | 第31页 |
·叶黄素循环的测定及分析 | 第31页 |
·抗氧化酶的测定及分析 | 第31-32页 |
·抗氧化物质的测定及分析 | 第32页 |
·活性氧的测定和分析 | 第32-33页 |
·统计分析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变化 | 第33-36页 |
·叶黄素循环的变化 | 第36-38页 |
·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 第38-39页 |
·活性氧的变化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光质对非红色苹果果皮花色苷的合成的影响 | 第42-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套袋果实的短期曝光处理 | 第42页 |
·过氧化氢浸泡处理 | 第42页 |
·花色苷和黄酮醇的测定及分析 | 第42页 |
·叶绿素和叶黄素循环的测定及分析 | 第42页 |
·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的测定及分析 | 第42页 |
·NADPH 氧化酶的测定及分析 | 第42页 |
·活性氧的测定及分析 | 第42-43页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43页 |
·统计分析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花色苷及黄酮醇的变化 | 第43-44页 |
·叶绿素及叶黄素循环的变化 | 第44-45页 |
·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 | 第45-47页 |
·NADPH 氧化酶的变化 | 第47页 |
·活性氧的变化 | 第47-48页 |
·基因表达的变化 | 第48页 |
·过氧化氢处理对花色苷的影响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1页 |
·创新点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缩略词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