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乳化柴油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柴油乳化的意义 | 第10-11页 |
·乳化柴油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部分 | 第13-27页 |
·超声波的简介 | 第13-14页 |
·超声波的产生 | 第13页 |
·超声波与媒质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13-14页 |
·乳液理论 | 第14-18页 |
·乳液及其粒径 | 第14-15页 |
·乳液的分类 | 第15页 |
·乳液体系形成机理 | 第15-16页 |
·乳液的稳定性 | 第16-17页 |
·乳液的粘度 | 第17-18页 |
·超声乳化机理 | 第18-19页 |
·空化机理 | 第18页 |
·界面不稳定性机理 | 第18-19页 |
·超声乳化的参数 | 第19-21页 |
·超声频率 | 第19页 |
·超声声强 | 第19-20页 |
·乳化时间 | 第20页 |
·外界压强和液体蒸汽压 | 第20页 |
·液体粘滞系数和表面张力系数 | 第20页 |
·温度 | 第20页 |
·液体中含气的种类和数量 | 第20-21页 |
·乳化剂的简介 | 第21-22页 |
·乳化剂选择的原则 | 第21页 |
·乳化剂的选择方法 | 第21-22页 |
·乳化柴油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 第22-23页 |
·乳化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乳化设备 | 第23页 |
·乳化柴油燃烧的节能降污机理 | 第23-27页 |
·“微爆”效应 | 第24页 |
·化学效应 | 第24-25页 |
·掺混效应 | 第25页 |
·抑制 NOX的生成 | 第25-26页 |
·减少颗粒物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7-34页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乳化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乳化剂的选择依据 | 第28-29页 |
·HLB 值的确定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磁力搅拌乳化 | 第29页 |
·超声乳化 | 第29-30页 |
·乳化参数的选择 | 第30页 |
·乳化剂用量的选择 | 第30页 |
·含水量的选择 | 第30页 |
·乳化时间的选择 | 第30页 |
·超声电功率的选择 | 第30页 |
·粘度的测量 | 第30-31页 |
·乳液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乳液静置稳定时间 | 第32页 |
·乳液粘度变化率 | 第32页 |
·乳液类型的确定 | 第32页 |
·燃烧试验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4-43页 |
·乳化现象 | 第34-35页 |
·HLB 值确定 | 第35-36页 |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粘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含水量对乳液粘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乳化时间对乳液粘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超声电功率对乳液粘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页 |
·高强度聚焦超声乳化与其他乳化方式的对比 | 第39-41页 |
·高强度聚焦超声乳化与磁力搅拌乳化的对比 | 第40-41页 |
·使用相同乳化剂及复配比与其他乳化方式对比 | 第41页 |
·乳液的类型 | 第41-42页 |
·燃烧情况 | 第42-43页 |
全文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文献综述 | 第49-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