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机理、多点振动时效方法的研究及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振动时效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振动时效工艺的特点 | 第10-11页 |
·振动时效技术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2 振动时效机理的研究 | 第13-22页 |
·构件的残余应力 | 第13-17页 |
·残余应力分类及产生原因 | 第13-14页 |
·残余应力产生过程分析 | 第14-15页 |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5-16页 |
·残余应力的消除 | 第16-17页 |
·振动时效机理研究 | 第17-22页 |
·振动时效的宏观机理 | 第17-19页 |
·振动时效的微观机理 | 第19-22页 |
3 振动时效工艺及时效效果判定方法 | 第22-26页 |
·振动时效的工艺过程分析 | 第22-23页 |
·振动时效效果判定方法研究 | 第23-26页 |
4 基于虚拟仪器的振动时效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及构成 | 第26-30页 |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 | 第26-27页 |
·系统总体结构框架 | 第27-29页 |
·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 | 第29-30页 |
5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38页 |
·振动时效设备的构成 | 第30页 |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0-34页 |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 第30-31页 |
·传感器的选取 | 第31页 |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31-33页 |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 第33-34页 |
·激振器的选择 | 第34-35页 |
·激振器驱动电源的设计思路及试分析 | 第35-38页 |
6 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61页 |
·LabVIEW 介绍 | 第38页 |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38-43页 |
·程序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系统软件功能定义及流程设计 | 第39-43页 |
·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第43-45页 |
·数据库 ODBC 源的连接建立 | 第43-44页 |
·数据库设计实现 | 第44-45页 |
·软件系统基本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61页 |
·系统工作界面 | 第45-49页 |
·系统登录模块 | 第49-51页 |
·参数设置模块 | 第51-52页 |
·多通道数据采集及图形显示模块 | 第52-53页 |
·信号分析处理模块 | 第53-55页 |
·控制信号输出模块 | 第55-58页 |
·数据保存、查询和打印模块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