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森林旅游景区的园林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发展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历史与发展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历史与发展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热带森林 | 第14-15页 |
·旅游景区 | 第15页 |
·风景园林 | 第15页 |
·研究范围、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相关文献研究 | 第16页 |
·实例研究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森林和人及园林的关系 | 第18-19页 |
·自然从属阶段 | 第18页 |
·自然顺应阶段 | 第18页 |
·自然征服阶段 | 第18-19页 |
·与自然共生阶段 | 第19页 |
3 热带园林 | 第19-21页 |
·热带园林概念 | 第19页 |
·热带园林的特点 | 第19-21页 |
·采用热带特有植物造景 | 第20页 |
·含多种艺术风格 | 第20页 |
·大量运用具热带乡土特色的装饰性图案及饰品 | 第20-21页 |
·我国热带园林的发展 | 第21页 |
4 海南热带森林资源及旅游景区的特征 | 第21-22页 |
·热带森林资源 | 第21页 |
·海南热带森林资源的特征 | 第21-22页 |
·海南热带森林旅游景区的特征 | 第22页 |
·地形的利用和营造 | 第22页 |
·建筑及园林建筑 | 第22页 |
·水景的营造 | 第22页 |
·热带植物景观 | 第22页 |
·铺装色彩与材质 | 第22页 |
5 热带森林旅游景区的园林设计相关基础及方法 | 第22-27页 |
·园林设计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生态学 | 第23-24页 |
·环境心理学 | 第24-25页 |
·森林美学 | 第25页 |
·热带森林旅游景区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 第25-27页 |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 第26页 |
·三元论对海南热带森林旅游景区开发的指导 | 第26-27页 |
6 案例分析 | 第27-57页 |
·海南热带森林旅游景区区域分布 | 第27-28页 |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 第28-36页 |
·景区背景 | 第28-29页 |
·三元论—环境生态 | 第29页 |
·三元论—游憩行为 | 第29页 |
·三元论—园林设计 | 第29-32页 |
·兰花溪景观区 | 第32-33页 |
·船形屋景观区 | 第33-34页 |
·湿地景观区 | 第34-36页 |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 第36-45页 |
·景区背景 | 第36-37页 |
·三元论—环境生态 | 第37页 |
·三元论—游憩行为 | 第37页 |
·三元论—园林设计 | 第37-40页 |
·鸟巢度假村的鸟巢景观和峭壁天池景观 | 第40-41页 |
·热带天堂站景观 | 第41-43页 |
·兰花谷景观 | 第43-45页 |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 | 第45-49页 |
·景区背景 | 第45页 |
·三元论—环境生态 | 第45页 |
·三元论—游憩行为 | 第45-46页 |
·三元论—园林设计 | 第46-49页 |
·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 | 第49-55页 |
·景区背景 | 第49页 |
·三元论—环境生态 | 第49页 |
·三元论—游憩行为 | 第49页 |
·三元论—园林设计 | 第49-50页 |
·林家乐美食村 | 第50-52页 |
·雨林老屋温泉酒店 | 第52-55页 |
·案例的园林设计研究结果 | 第55-57页 |
7 结论 | 第57-65页 |
·海南热带森林旅游景区的游憩行为 | 第57-58页 |
·海南热带森林旅游景区的园林设计要点 | 第58-64页 |
·尊重场地条件实现地形的利用和营造 | 第58-59页 |
·注重交通体系的设计 | 第59页 |
·注重水景的营造 | 第59-61页 |
·注重建筑及园林建筑的设计 | 第61-62页 |
·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 | 第62-63页 |
·注重主入口空间的设计 | 第63-64页 |
·海南热带森林旅游景区的环境生态 | 第64-65页 |
8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读研期间科研学习成果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