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信息化时代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16-24页 |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第16-17页 |
·信息化时代知识传播的特点 | 第17-18页 |
·电子化 | 第17页 |
·智能化 | 第17-18页 |
·全球化 | 第18页 |
·信息化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的认知特性 | 第18-23页 |
·主动性与依赖性交替 | 第18-20页 |
·个性化与同质化同在 | 第20-21页 |
·稳定性与更替性并存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信息化时代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 第24-32页 |
·信息化时代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影响 | 第24-27页 |
·丰富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 | 第24-25页 |
·拓宽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 第25-26页 |
·促进传播主客体双向互动性的发挥 | 第26-27页 |
·信息化时代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消极影响 | 第27-30页 |
·引发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价值取向偏差 | 第27-28页 |
·冲击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 | 第28-30页 |
·弱化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加快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 第32-43页 |
·提高主客体媒介素养水平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2-36页 |
·提高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水平 | 第32-33页 |
·加强传播客体的媒介素养教育 | 第33-34页 |
·营造校园媒介文化氛围 | 第34-36页 |
·适应高校学生认知心理以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6-39页 |
·尊重多样化需求 | 第36-37页 |
·吸引有效注意力 | 第37-38页 |
·利用情感效应 | 第38-39页 |
·借助信息化教育资源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9-42页 |
·运用手机传媒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39-40页 |
·利用网络传媒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40-41页 |
·创新多媒体教学内容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