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社会转型的意义以及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 | 第15-19页 |
·社会转型的多方面理解 | 第15页 |
·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 | 第15-19页 |
第三章 诚信的概念与内涵 | 第19-23页 |
·中国古代学者赋予诚信的涵义 | 第19-21页 |
·现代社会赋予诚信的新内涵 | 第21-23页 |
·企业诚信的内涵 | 第21-22页 |
·政府诚信的内涵 | 第22页 |
·个人诚信的内涵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诚信缺失的现状原因以及探讨分析 | 第23-41页 |
·中国转型期的诚信缺失 | 第23页 |
·我国社会转型期诚信缺失的现象 | 第23-32页 |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 | 第23-29页 |
·我国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 | 第29-31页 |
·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 | 第31-32页 |
·我国转型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 第32-41页 |
·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 | 第32-33页 |
·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对人们约束力的减弱 | 第33-35页 |
·社会中市场经济的现代理性的充斥 | 第35-36页 |
·没有健全制度保障的社会 | 第36-41页 |
第五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诚信的重新构建措施 | 第41-55页 |
·在市场与企业方面 | 第41-43页 |
·增加信息的公开度,使市场透明化 | 第41-42页 |
·建立社会个体的信用评级系统,完善市场活动的传递机制 | 第42页 |
·健全法律体系,规范信用秩序 | 第42页 |
·国家直接参与信用的监管 | 第42-43页 |
·个人诚信的构建 | 第43-48页 |
·在社会个体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 | 第44页 |
·改变道德教育模式 | 第44-46页 |
·抓住重点人群进行诚信教育 | 第46页 |
·教育及教育者诚信形象的树立和重新建立 | 第46-47页 |
·定期开展诚信的教育活动 | 第47页 |
·建立个人诚信制度标准化 | 第47-48页 |
·政府诚信体系的构建 | 第48-55页 |
·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49-50页 |
·合理分权 | 第50-51页 |
·建立政务公开制度 | 第51-53页 |
·彻底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 | 第53-54页 |
·通过法律来限制政治权力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