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内幕交易治理中行政和司法的权力配置与衔接 | 第12-22页 |
第一节 内幕交易治理的行政监管与司法规制 | 第12-16页 |
一、 内幕交易治理中的行政监管 | 第12-14页 |
二、 内幕交易治理中的司法规制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不同监管模式国家治理内幕交易的权力配置与衔接 | 第16-19页 |
一、 政府主导型国家 | 第16-17页 |
二、 自律主导型国家 | 第17-18页 |
三、 中间型国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内幕交易行政监管和司法规制的衔接意义和基础 | 第19-22页 |
一、 行政监管和司法规制衔接机制的意义 | 第19-20页 |
二、 行政监管和司法规制衔接机制的基础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内幕交易行政监管与司法规制衔接的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我国内幕交易监管的现状 | 第22-23页 |
一、 证监会行政执法现状 | 第22-23页 |
二、 内幕交易违法违规现状与特点分析 | 第23页 |
第二节 我国内幕交易行政监管与民事诉讼的衔接 | 第23-26页 |
一、 行政监管与民事诉讼的衔接现状 | 第23-25页 |
二、 行政监管与民事诉讼衔接的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我国行政监管与刑事诉讼衔接机制 | 第26-28页 |
一、 行政监管与刑事诉讼衔接机制的立法现状 | 第26-27页 |
二、 行政监管与刑事诉讼衔接机制的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我国证券行政监管行为司法审查的现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美国内幕交易监管与司法衔接机制及其启示 | 第30-38页 |
第一节 美国 SEC 的职能 | 第30-32页 |
一、 美国 SEC 的监管职能 | 第30页 |
二、 证券监管执法程序的强制权 | 第30-31页 |
三、 美国 SEC 的“法庭之友”身份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美国 SEC 与民事赔偿诉讼的衔接机制 | 第32-33页 |
一、 SEC 内幕交易“要求吐出非法所得”程序, | 第32页 |
二、 SEC 内幕交易民事罚款程序 | 第32-33页 |
三、 SEC 民事诉权与投资者私人诉权的冲突解决机制 | 第33页 |
第三节 美国 SEC 与刑事诉讼的衔接机制 | 第33-34页 |
第四节 美国 SEC 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 | 第34-35页 |
一、 美国联邦法院对 SEC 司法审查的范围 | 第34页 |
二、 联邦法院司法审查“穷尽所有救济原则” | 第34-35页 |
三、 美国 SEC 证券行政监管行为司法审查的强度 | 第35页 |
第五节 美国衔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8页 |
一、 SEC 执法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6页 |
二、 美国 SEC 追缴返还程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页 |
三、 美国平行双轨强制程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7页 |
四、 美国 SEC 司法审查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完善内幕交易行政监管与司法规制的衔接机制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内幕交易行政监管与民事审判衔接机制的完善 | 第38-40页 |
一、 建立证券监管机构主导的民事救济机制 | 第38-39页 |
二、 民事诉讼中行政前置程序的改良思考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内幕交易中行政监管与刑事审判衔接机制的完善 | 第40-43页 |
一、 完善案件移送监督制度 | 第40页 |
二、 建立具体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证据衔接制度 | 第40-41页 |
三、 确立规范性合作机制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内幕交易中行政监管司法审查机制的完善 | 第43-44页 |
一、 建立特别的裁判法庭 | 第43页 |
二、 审查强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