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序言 | 第10-12页 | 
|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现有文献综述 | 第11页 | 
| 三、 写作方法描述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海洋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概述 | 第12-19页 | 
| 第一节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 第12-14页 | 
| 一、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概念 | 第12-13页 | 
| 二、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性质 | 第13-14页 | 
| 第二节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法律渊源 | 第14-17页 | 
| 一、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国内法渊源 | 第14-15页 | 
| 二、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国际法渊源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第17-19页 | 
| 一、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产生 | 第17-18页 | 
| 二、 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发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主要发达国家陆源污染管辖制度之比较 | 第19-25页 | 
| 第一节 美国的陆源污染管辖制度 | 第19-22页 | 
| 一、 美国陆源污染管辖制度的形成及背景 | 第19-20页 | 
| 二、 美国涉及陆源污染管辖的主要立法 | 第20-21页 | 
| 三、 评析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日本的陆源污染管辖制度 | 第22-25页 | 
| 一、 日本陆源污染管辖制度的形成及背景 | 第22页 | 
| 二、 日本涉及陆源污染管辖的主要立法 | 第22-23页 | 
| 三、 评析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有关海洋陆源污染管辖的国际法律制度 | 第25-32页 | 
| 第一节 防治海洋陆源污染的普遍性国际文件 | 第25-27页 | 
| 一、 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第25-26页 | 
| 二、 1992 年《21 世纪议程》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防治海洋陆源污染的区域性条约 | 第27-30页 | 
| 一、 1974 年《防止陆源污染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 | 第27-28页 | 
| 二、 1974 年《保护波罗的海区域海洋环境的赫尔辛基公约》 | 第28-29页 | 
| 三、 1980 年《保护地中海免受陆源污染的雅典议定书》 | 第29页 | 
| 四、 1983 年《保护东南太平洋免受陆源污染的基多议定书》 | 第29-30页 | 
| 五、 1991 年《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 | 第30页 | 
| 第三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海洋保护计划 | 第30-32页 | 
| 一、 1985 年《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蒙特利尔指南》 | 第30-31页 | 
| 二、 1995 年《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关于完善我国陆源污染管辖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 第32-39页 | 
| 第一节 我国陆源污染管辖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2-34页 | 
| 一、 我国有关陆源污染管辖的立法现状 | 第32-33页 | 
| 二、 我国陆源污染管辖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完善我国陆源污染管辖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4-36页 | 
| 一、 完善我国陆源污染管辖制度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 二、 完善我国陆源污染管辖制度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我国陆源污染国家管辖制度的完善 | 第36-39页 | 
| 一、 完善防治陆源污染的法律体系 | 第36页 | 
| 二、 强化陆源污染的行政管理体制 | 第36-38页 | 
| 三、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