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 第11-12页 |
·我国与人类产生冲突的野生动物种类 | 第11页 |
·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原因 | 第11页 |
·采取的措施 | 第11-12页 |
·野猪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野猪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野猪生物学特性及行为学研究 | 第13页 |
·种群生态学研究 | 第13-14页 |
·生境选择研究 | 第14-15页 |
·食性研究 | 第15页 |
·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第15-16页 |
·对农作物危害的研究 | 第16-17页 |
·对人类及家畜伤害的研究 | 第17页 |
·野猪危害防治研究 | 第17页 |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9-24页 |
·黑龙江省尚志市青云林场概况 | 第19-20页 |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地貌 | 第19页 |
·气候 | 第19-20页 |
·土壤与水文 | 第20页 |
·生物多样性 | 第20页 |
·社会经济 | 第20页 |
·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概况 | 第20-23页 |
·地里位置 | 第20-21页 |
·地貌 | 第21页 |
·气候 | 第21-22页 |
·土壤与水文 | 第22页 |
·生物多样性 | 第22页 |
·社会经济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野猪种群密度及数量 | 第24-26页 |
·基本方法 | 第24页 |
·设立样带、记录足迹连数量 | 第24页 |
·测定换算系数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野猪危害调查 | 第26页 |
·问卷和走访调查 | 第26页 |
·实地调查 | 第26页 |
·野猪损害补偿调查 | 第26页 |
·野猪危害防治研究 | 第26-29页 |
·刺线围栏 | 第27页 |
·塑料绳围栏 | 第27-28页 |
·干扰物 | 第28页 |
·散布东北虎粪便 | 第28页 |
·放置东北虎图像 | 第28-29页 |
·播放东北虎声音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0-38页 |
·野猪种群数量调查 | 第30-31页 |
·问卷及走访调查结果 | 第31-32页 |
·野猪危害农作物种类 | 第31页 |
·野猪对农作物危害的季节 | 第31页 |
·居民防治野猪危害采取的措施 | 第31-32页 |
·野猪危害农作物实地调查 | 第32-34页 |
·野猪损害补偿调查结果 | 第34-35页 |
·野猪危害防治研究 | 第35-37页 |
·青云林场防治情况 | 第35-36页 |
·敬信镇防治结果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讨论 | 第38-45页 |
·影响野猪危害的因素 | 第38页 |
·野猪危害农田日益严重的原因 | 第38-39页 |
·野猪危害防治情况 | 第39-40页 |
·野猪危害防治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政府应设立、完善补偿措施 | 第41-42页 |
·管理建议 | 第42-45页 |
·更新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 第42-43页 |
·回避 | 第43-44页 |
·建设监测系统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