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民间借贷规范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导论第12-21页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2-13页
     ·选题背景第12页
     ·选题意义第12-13页
   ·民间借贷研究综述第13-18页
     ·民间借贷的内涵第13-15页
     ·民间借贷活跃发展的原因第15-17页
     ·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的途径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点第19-21页
2 民间借贷的界定第21-23页
   ·无组织民间借贷第21-22页
   ·有组织民间借贷第22-23页
3 民间借贷的发展状况和显著特征第23-26页
   ·民间借贷的发展状况第23-24页
     ·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活动逐渐公开第23页
     ·借贷形式丰富多样第23页
     ·借贷行为更加规范第23-24页
     ·借贷风险增加,纠纷频繁第24页
     ·借贷区域化明显,县域较为活跃第24页
   ·民间借贷的特点第24-26页
     ·手续简单,资金能及时到位,但违约风险大第24-25页
     ·民间借贷行为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第25页
     ·民间借贷的利率弹性大,期限比较灵活第25页
     ·借款重点突出,用途较广第25-26页
4 民间借贷快速发展的原因第26-38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第26-33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中小企业融资第26-27页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的数理分析第27-33页
   ·金融体系的非完整性,高成本和低效率是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的根本原因第33-34页
     ·不够完善的银行体系导致中小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受到阻碍第33页
     ·金融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利率双轨制”第33-34页
   ·货币政策与经济现状不相适应是我国民间借贷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第34-35页
     ·从微观层次分析,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第34页
     ·从宏观调控的层次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偏紧第34-35页
   ·金融监管的力度不够,严密性不足是我国民间借贷活跃的外在原因第35-36页
     ·到目前为止,民间借贷在我国没有专属的法律可依第35页
     ·监管部门不明确,监管职责混乱不清第35-36页
     ·监管措施的灵活性差,监管规则难以运作第36页
   ·垄断赢利领域的高门槛导致巨额民营资本未能纳入国家整体规划第36-38页
5 民间借贷行为的博弈分析第38-43页
   ·假设条件和符号说明第38页
   ·建立模型第38页
   ·分析模型第38-43页
6 民间借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第43-46页
   ·积极影响第43页
   ·消极影响第43-46页
7 政策建议第46-54页
   ·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的对策第46页
   ·加速民间借贷规范化,使之成为正规金融的补充者和竞争者第46-49页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和约束民间融资双方的行为第46-48页
     ·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民间借贷登记制度第48页
     ·加速建立和完善村镇银行体系第48-49页
   ·构建合理的监管模式和多层次的监管体系第49-52页
     ·建立完善的民间借贷准入制度第49-50页
     ·突出民间借贷监管的重点第50-51页
     ·形成并逐步健全市场化的民间金融机构退出制度第51-52页
     ·构建合理高效的民间借贷监督管理体系第52页
   ·预防和解决民间借贷风险的其他措施第52-54页
     ·发挥政府舆论的作用,规范借贷行为第52-53页
     ·引导规范民间借贷,改善民间借贷组织形式第53页
     ·重视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第53页
     ·强化征信市场,完善信用体系第53页
     ·建立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的监管制度,关注民间借贷的进程第53-54页
8 总结第54-55页
   ·研究的结论第54页
     ·民间借贷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原因第54页
     ·民间借贷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第54页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54-55页
     ·不足第54页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基于1995-2011年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下一篇:中国外汇储备的困境与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