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3页 |
导论 | 第13-22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五、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1章 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33页 |
·经济增长及其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经济增长的含义 | 第22-23页 |
·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经济增长质量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4-27页 |
·经济增长质量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5-27页 |
·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理论 | 第27-33页 |
·要素决定理论 | 第27-29页 |
·经济结构相关理论 | 第29-30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30-31页 |
·制度创新理论 | 第31-33页 |
第2章 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及分析 | 第33-50页 |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40页 |
·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3-34页 |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的含义 | 第34-36页 |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及相关指标解释 | 第36-40页 |
·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 | 第40-46页 |
·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 | 第40-43页 |
·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 | 第43-46页 |
·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 第46-48页 |
·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的分析 | 第48-50页 |
第3章 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分项评价及分析 | 第50-61页 |
·经济运行质量分析 | 第50-52页 |
·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 | 第50页 |
·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转变滞后 | 第50-52页 |
·投资方式粗放,经济增长效益提高较慢 | 第52页 |
·科技进步质量分析 | 第52-54页 |
·科技基础差,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低 | 第52-53页 |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第53-54页 |
·居民生活质量分析 | 第54-56页 |
·居民收入差距大 | 第54页 |
·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失业率攀升 | 第54-55页 |
·居民生活消费质量明显提升 | 第55-56页 |
·资源能源和环境质量分析 | 第56-58页 |
·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突出 | 第56-57页 |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环境问题仍很严重 | 第57-58页 |
·经济增长潜能分析 | 第58-61页 |
·产品技术水平低,出口竞争力不强 | 第58-59页 |
·信息通讯能力滞后 | 第59页 |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 | 第59-61页 |
第4章 提升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思考 | 第61-72页 |
·提升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必要性 | 第61-64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应有之义 | 第61-62页 |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 第62-63页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 第63-64页 |
·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 第64页 |
·提升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可能途径 | 第64-68页 |
·消费与投资共同带动经济增长 | 第64-65页 |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 | 第65-66页 |
·推动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 | 第66-67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 | 第67页 |
·注重发展对外贸易,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 第67-68页 |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 | 第68-72页 |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 第68-69页 |
·转变政府职能 | 第69-70页 |
·完善循环经济保障制度 | 第70页 |
·建立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