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自媒体时代网络草根名人的社会功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一、研究背景和内容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阐述第10-11页
  (一) 自媒体研究第10-11页
  (二) 从宏观看自媒体理论研究第11页
  (三) 网络草根名人研究综述第11页
 三、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1-13页
  (一) 研究意义第11页
  (二) 研究方法第11页
  (三) 创新点第11-12页
  (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2页
  (五) 预期目标第12页
  (六) 可行性论证第12-13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梳理第13-22页
 一、自媒体第13-14页
  (一)自媒体定义第13页
  (二) 自媒体特点第13-14页
 二、草根文化第14-15页
  (一) 概念定义第14-15页
  (二) 草根文化特征分析第15页
 三、网络草根名人第15-16页
 四、社会功能理论第16-22页
  (一)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和赖特的四功能说第17-18页
  (二) 施拉姆的社会功能学说第18-19页
  (三) 拉扎斯菲尔和墨顿的负面功能观第19页
  (四) 李普曼的“Pseudo Environment & Stereotype”理论第19-20页
  (五) 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功能研究观第20-21页
  (六) 我国学者对社会功能理论的研究第21-22页
第三章 网络草根名人的崛起第22-35页
 一、网络草根名人的兴起与分类第22-27页
  (一) 传统意义上的草根名人到网络草根名人第22-24页
  (二) 网络草根名人的类型第24-27页
 二、网络草根名人崛起原因第27-30页
  (一)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前提第27-28页
  (二) 草根文化的产生第28页
  (三) 市场经济发展为动因第28-29页
  (四) 大众需求为辅助第29-30页
 三、网络草根名人特点第30-31页
  (一) 追求娱乐为目标第30-31页
  (二) 行为颠覆常规第31页
 四、互动中的裂变传播为特质第31-32页
 五、谁在操纵网络草根名人第32-33页
  (一) 商业运作的博弈第32页
  (二) 时势造名人的时代第32-33页
 六、媒介融合下的社会化转型第33-35页
  (一) 网络草根名人的社会化转型第33页
  (二) 名人微博与微博名人第33-34页
  (三) 从虚拟到现实的主动化和被动化第34-35页
第四章 网络草根名人的社会功能解析第35-39页
 一、网络草根名人的正向功能显性分析第35-36页
  (一) 大众认同功能第35页
  (二) 示范功能第35页
  (三) 自我表达功能极致体现第35-36页
  (四) 娱乐功能第36页
 二、网络草根名人负向功能分析第36-39页
  (一) 助长功利成名意识第36-37页
  (二) 自身价值弱化功能第37-38页
  (三) 公众审美观的改变第38-39页
第五章 网络草根名人的社会功能优化第39-43页
 一、网络草根名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优化第39页
 二、网络草根名人的自身素质和层次优化第39-40页
 三、媒体为网络草根名人良性发展创造条件第40-41页
 四、传播互动机制优化第41-42页
 五、完善相关法律约束网络草根名人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博的网络社区用户学术信息交互行为研究
下一篇:女性运动员的媒体形象与再现--以伦敦奥运期间中国大陆报刊体育新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