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动因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 第7-12页 |
·旧居住区包含的概念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9-12页 |
第2章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发展状况研究 | 第12-18页 |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家在房无”的年代 | 第12-13页 |
·80 年代后的普通住房 | 第13页 |
·现代化的城市住宅小区 | 第13-14页 |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的特征分析 | 第14-15页 |
·建设时间较长 | 第14页 |
·园林景观性较差 | 第14-15页 |
·小区内搭建违章建筑 | 第15页 |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居民特征分析 | 第15-16页 |
·多为石油单位退休职工 | 第15页 |
·逐步老龄化 | 第15-16页 |
·对居住区有很深的感情 | 第16页 |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的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停车位严重不足 | 第16页 |
·功能分区混乱 | 第16-17页 |
·可识别性差,缺乏文化性 | 第17页 |
·植物搭配不合理,物种单一,景观性差 | 第17页 |
·植物过密,病虫害严重 | 第17-18页 |
第3章 从环境角度看克拉玛依旧居住区改造的意义 | 第18-20页 |
·对克拉玛依市的意义 | 第18页 |
·对克拉玛依市整体景观的意义 | 第18页 |
·生态学角度的意义 | 第18-19页 |
·对城市生活综合效益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4章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 第20-31页 |
·调查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文献研究 | 第20页 |
·调查研究 | 第20页 |
·实践探索 | 第20-21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8-31页 |
第5章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的改造实例研究 | 第31-50页 |
·跃进小区园林环境改造方式 | 第31-37页 |
·项目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对原来园林景观情况的分析 | 第32-33页 |
·项目实施情况 | 第33-36页 |
·跃进小区环境改造的操作经验 | 第36-37页 |
·新河小区园林环境改造方式 | 第37-46页 |
·项目基本概况 | 第37-38页 |
·改造的具体内容 | 第38-44页 |
·新河小区环境改造方式的借鉴意义 | 第44-45页 |
·新河小区环境改造的操作经验 | 第45-46页 |
·欣城小区园林环境改造模式 | 第46-47页 |
·项目基本情况 | 第46页 |
·项目改造内容 | 第46-47页 |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改造的在设计方面的实施途径 | 第47-50页 |
·与城市整体空间、景观相协调 | 第47页 |
·以人为本,营造宜居的居住文化 | 第47页 |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 第47-48页 |
·调查与保护小区的原始状态 | 第48页 |
·园林环境改造的多样化与功能化的统一 | 第48页 |
·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调整绿化植物 | 第48页 |
·增建园林小品、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停车设施等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5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的存在问题 | 第51页 |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改造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 第51页 |
·克拉玛依旧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改造的实施途径 | 第51-52页 |
·建议 | 第52-55页 |
·改造必须坚持基础配套设施优先的原则 | 第52-53页 |
·改造应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 第53页 |
·改造方式应灵活多样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