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文学批评史论文

中国古代“虚静”论的多维度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一、 虚静论的理论渊源第10-15页
 (一) 虚静是道的本质属性,是道的一种存在状态第10-14页
  1、 本源性之“道”第11-12页
  2、 虚无性之“道”第12-13页
  3、 无意志性之“道”第13-14页
 (二) 虚静是万物的本性第14页
 (三) 虚静是万物的归宿第14-15页
二、 虚静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论域中的发展第15-34页
 (一) 认识论层面的虚静说第15-19页
  1、 什么是最高的真知第15-16页
  2、 怎样达到这种真知第16-19页
 (二) 生存论层面的虚静说第19-23页
  1、 “内与外”第20-21页
  2、 “致虚极,守静笃”第21-22页
  3、 “万物与我为一”第22-23页
 (三) 创作论层面的虚静说第23-31页
  1、 虚静论在技艺创造方面的体现第24-25页
  2、 虚静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体现第25-29页
  3、 虚静论在绘画创作方面的体现第29-31页
 (四) 鉴赏论层面的虚静说第31-34页
  1、 虚静与“物我两忘”第32-33页
  2、 虚静与自然美第33页
  3、 虚静与意境第33-34页
三、 总结第34-36页
注释第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后记第40-41页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FHIT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底层世界”的不同言说--路遥文学创作与当下“底层文学”创作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