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食积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学相关性研究

目录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第14-56页
 理论一 肺胃相关性理论研究第14-24页
  1. 肺与胃在形态结构上的相关性第14-15页
   ·肺胃在五行理论的关联第14页
   ·肺胃在位置、解剖、形态的关联第14-15页
   ·肺胃在经络上的关联第15页
  2. 肺胃脏腑功能相关性探讨第15-17页
   ·肺胃生理特性上的相关性探讨第15-16页
   ·肺主肃降与胃主通降的相关性探讨第16-17页
  3. 肺胃在气血津液方面相关性探讨第17-20页
   ·肺胃同为气、血、津液化生之源第17页
   ·肺胃化生宗气和营卫之气第17-18页
   ·肺胃共生津血第18页
   ·气血津液运行赖于肺胃第18-20页
  4. 肺胃相关论的临床意义第20-21页
  5. 小结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4页
 综述二 小儿生理与病理文献概述第24-31页
  1. 小儿生理特点第24-27页
   ·发育为迅速,生机之蓬勃第24-25页
   ·脏腑为娇嫩,形气之未充第25-26页
   ·肺胃关系第26-27页
  2. 儿科病理特点第27-28页
   ·发病容易,脏腑娇嫩第27页
   ·肺、脾、肾三脏易外感时行疾病第27页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第27-28页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第28页
  3. 小结第28-30页
   ·饮食适宜是基础第28-29页
   ·寒温适度尤为关键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1页
 综述三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食积的相关性第31-43页
  1.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第31-33页
   ·病名第31页
   ·现代医学的认识第31-32页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食积关系第32-33页
  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病机探讨第33-36页
   ·正虚第33-34页
   ·邪实第34-35页
   ·食积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重要因素第35-36页
  3. 中医辨证论治与治法方药特点第36-37页
   ·辨证要点第36页
   ·治疗原则第36-37页
  4. 中药治疗第37-39页
   ·内治法第37-38页
   ·外治法第38-39页
  5. 食积所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第39页
   ·周身环境第39页
   ·观察病情第39页
   ·适当饮食第39页
  6. 小结第39-40页
  文献参考第40-43页
 综述四 病例对照研究概述第43-56页
  1. 基本原理第43-45页
   ·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第43页
   ·研究特点第43-44页
   ·种类第44-45页
   ·病例对照研究对中医现状第45页
  2.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第45-49页
   ·明确研究目的第45-46页
   ·确定对照形式第46页
   ·选择研究对象第46-49页
  3.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第49-51页
   ·资料的整理第49页
   ·资料分析的一般原则第49-50页
   ·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未分层资料的分析第50-51页
  4.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第51-52页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第51页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第51-52页
  5. 中医病因研究现状第52-54页
   ·中医病因学说的重新审视与发展第52页
   ·中医复合病因学组理论研究的意义第52-53页
   ·进一步研究中医病因学说的思路与方法第53-54页
  文献参考第54-56页
第二部分 阳明积热证与肺热证相关性病例对照研究第56-70页
 1. 病因第56页
 2. 病例选择第56-58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57页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第57页
   ·肺胃积热型症状量化标准第57页
   ·肺热证状量化标准第57-58页
   ·纳入标准第58页
   ·排除标准第58页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第58页
 3. 临床资料和方法第58-59页
   ·病例来源第58页
   ·资料收集第58页
   ·临床资料基础数据可比性分析第58-59页
 4. 问卷调查资料分析方法第59-66页
   ·阳明积热证与肺热证关系(见表5)第59-60页
   ·阳明积热证与饮食偏性关系(见表6)第60页
   ·问卷调查饮食习惯数据统计第60-63页
   ·肺胃积热与饮食喜好关系第63-66页
 5. 讨论第66-68页
 文献参考第68-70页
第三部分 反证肺胃同治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第70-77页
 1. 病例选择第70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70页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第70页
   ·肺胃积热证症状量化标准第70页
   ·纳入标准第70页
   ·排除标准第70页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第70页
 2. 临床资料和方法第70-72页
   ·病例来源第70-71页
   ·资料收集第71页
   ·临床资料基础数据可比性分析第71-72页
 3. 治疗方法第72-73页
   ·治疗组第72页
   ·随证加减第72页
   ·对照组第72-73页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第73-74页
   ·观察指标第73页
   ·临床疗效判定第73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73-74页
 5. 临床研究结果第74-76页
   ·两组患儿服药前后发病情况的比较(见表5)第74-75页
   ·两组患儿服药前后症状的比较(见表6)第75-76页
   ·两组总疗效的比较(见表7)第76页
 6. 讨论第76页
 文献参考第76-77页
结语第77-80页
 1. 肺胃同病具有充分理论依据第77页
 2. 病例对照研究对中医药现状的意义第77页
 3. 临床指导意义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个人简历第81-83页
附件一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寰枢椎脱位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