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间相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7页 |
·前言 | 第16页 |
·原料煤沥青 | 第16-20页 |
·煤焦油沥青主要成分 | 第16-18页 |
·原料煤焦油沥青的内部结构 | 第18-20页 |
·原料沥青的物理内部构造 | 第18页 |
·原料沥青化学组成 | 第18-19页 |
·原料沥青结构分析手段 | 第19-20页 |
·各向异性沥青 | 第20-28页 |
·中间相显微组织的分类 | 第20-21页 |
·中间相沥青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21-28页 |
·中间相催化聚合理论 | 第21-25页 |
·中间相小球体的形成历程 | 第25-27页 |
·炭质中间相的性质 | 第27-28页 |
·中间相生成的影响因素 | 第28-32页 |
·煤沥青的性质因素 | 第28-29页 |
·煤沥青化学反应活性 | 第28页 |
·煤沥青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8-29页 |
·反应条件对制备中间相的影响 | 第29-32页 |
·催化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30页 |
·反应压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反应气氛的影响 | 第31-32页 |
·体系搅拌速率的影响 | 第32页 |
·中间相沥青的改性方法 | 第32-34页 |
·催化改性法 | 第32-33页 |
·加氢改性法 | 第33-34页 |
·烷基化改性法 | 第34页 |
·中间相的实际应用 | 第34-35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5页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35-37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研究方案 | 第36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装置、实验内容及测试方法 | 第37-46页 |
·前言 | 第37页 |
·本实验原料 | 第37-40页 |
·原材料沥青 | 第37页 |
·实验试剂 | 第37-38页 |
·原料煤沥青的基本组成结构 | 第38-3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步骤 | 第40-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步骤 | 第41-42页 |
·炭质中间相的制备 | 第41-42页 |
·催化剂的脱除 | 第42页 |
·分析仪器的表征及方法 | 第42-46页 |
·灰分分析 | 第42-43页 |
·软化点 | 第43-44页 |
·偏光显微镜光学结构分析 | 第44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4页 |
·偏光显微镜的测试原理 | 第44页 |
·族组成分析 | 第44-45页 |
·产物收率测试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催化聚合法制备中间相沥青工艺研究 | 第46-56页 |
·前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氯化铝为催化剂 | 第46-47页 |
·氯化铁为催化剂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催化聚合温度对中间相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48-51页 |
·催化聚合温度对中间相性质的影响 | 第51-52页 |
·催化聚合时间对中间相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催化聚合时间对中间相性质的影响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催化剂的脱除 | 第56-62页 |
·前言 | 第56页 |
·酸化 | 第56-60页 |
·酸化体系的配制 | 第56页 |
·酸化的浓度对催化剂脱除的影响 | 第56-58页 |
·处理的温度对催化剂脱除的影响 | 第58页 |
·处理的次数对催化剂脱除的影响 | 第58-59页 |
·处理的时间对催化剂脱除的影响 | 第59-60页 |
·碱化 | 第60-61页 |
·碱化体系的配制 | 第60页 |
·碱化的浓度对催化剂脱除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