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基于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德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引言第10-20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选题背景第10页
     ·论文选题意义第10-11页
   ·王阳明心学研究综述第11-18页
     ·王阳明心学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与德育思想直接相关的王阳明心学研究综述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论文创新之处第18-20页
2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发展要素第20-25页
   ·孟子的性善论第20-21页
   ·明初兴起的心学理论思潮第21-23页
   ·实践朱子理学中的体悟总结第23-25页
3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立足点:“心即理”的人性论第25-31页
   ·人性前提: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第25-26页
   ·人性表现:心的至善与意的有善有恶第26-28页
   ·人性的改进:以心、性、情工夫现知本体第28-31页
4 王阳明以良知为核心的德育思想第31-50页
   ·王阳明德育原则第31-38页
     ·平等原则:良知人人本有第31-32页
     ·主体性原则:良知灵明、自知第32-36页
     ·差异原则:才有分限第36-38页
   ·王阳明德育目标第38-42页
     ·知万物一体之仁的大人第38-40页
     ·知自家心体的自我第40-42页
   ·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第42-50页
     ·立志第42-44页
     ·反求诸已第44-47页
     ·事上磨练第47-50页
5 王阳明心学视角下的德育实效性评判标准第50-59页
   ·德育及德育实效性的涵义第50-51页
   ·王阳明德育实效性标准:德性标准第51-53页
   ·王阳明心学视角下的德育实效性评判标准:以德行检验德性,德性与德行并进的评判标准第53-59页
6 王阳明心学视角下的德育实效性的具体进路第59-65页
   ·致良知工夫决定德性层次第59-60页
   ·德性层次决定道德责任层次第60-62页
   ·履行道德责任以成就自我第62-65页
7 王阳明心学思想对当前德育实效性的启示第65-78页
   ·当前德育实效性低的主要表现:功利化影响下的自我迷失第65-68页
   ·当前德育实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去生活化”、“去实践性”的德育过程第68-71页
   ·王阳明心学思想对当前德育实效性的启示第71-78页
     ·德育应立足人性,贴近生活与现实第71-73页
     ·德育是做出表率的德行过程第73-75页
     ·德育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性工程第75-78页
结束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安全视域下责任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下一篇:网络文化安全意识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