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LTE-A系统概述 | 第9-11页 |
| ·LTE-A的产生背景 | 第9页 |
| ·TD-LTE-A物理层关键技术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2-14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MU-MIMO系统技术原理 | 第15-26页 |
| ·多天线技术 | 第15-18页 |
| ·波束赋形 | 第18-19页 |
| ·波束赋形原理 | 第18页 |
| ·单用户单流波束赋形 | 第18-19页 |
| ·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 | 第19页 |
| ·多用户单流波束赋形 | 第19页 |
| ·波束赋形预编码 | 第19-21页 |
| ·迫零波束赋形 | 第19-21页 |
| ·用户配对 | 第21-25页 |
| ·基于迫零预编码的用户配对算法 | 第21-25页 |
| ·基于SLNR的用户配对算法 | 第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TD-LTE-A系统物理层下行仿真平台的搭建 | 第26-45页 |
| ·虚拟资源块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 | 第27页 |
| ·产生资源映射索引 | 第27页 |
| ·CQI调整模块 | 第27-28页 |
| ·MCS选择模块 | 第28-29页 |
| ·计算TB块大小 | 第29-31页 |
| ·PDSCH业务映射 | 第31-32页 |
| ·加扰 | 第32-33页 |
| ·转成MBIT字 | 第33页 |
| ·层映射 | 第33-34页 |
| ·空间分集 | 第33-34页 |
| ·空间复用及业务波束赋形模式 | 第34页 |
| ·比特级预编码 | 第34-35页 |
| ·单端口及空分复用、业务波束赋形 | 第34-35页 |
| ·空间分集 | 第35页 |
| ·转成9BIT字 | 第35-36页 |
| ·调制 | 第36-38页 |
| ·空间复用预编码 | 第38-41页 |
| ·零延迟CDD预编码 | 第38页 |
| ·大延迟CDD预编码 | 第38-41页 |
| ·功率调整 | 第41-42页 |
| ·波束赋形 | 第42-43页 |
| ·广播波束赋形 | 第42页 |
| ·业务波束赋形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多用户用户配对与波束赋形预编码技术研究 | 第45-59页 |
| ·一种简化的基于迫零预编码的MU-MIMO用户配对算法 | 第45-47页 |
| ·特征值分解波束赋形预编码算法 | 第47-48页 |
| ·基于特征值分解波束赋形预编码的用户配对算法 | 第48页 |
| ·算法实现与仿真 | 第48-57页 |
| ·仿真参数选择与性能评估指标 | 第48-49页 |
| ·算法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7页 |
|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57-58页 |
| ·基于迫零预编码的用户配对算法 | 第57页 |
| ·基于SLNR的用户配对算法 | 第57页 |
| ·简化的基于迫零预编码的用户配对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57-58页 |
| ·基于特征值分解波束赋形预编码的用户配对算法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9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