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

梁漱溟的“新礼俗”思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第一章 “新礼俗”思想的形成背景第14-22页
 一、文化背景:极严重的文化失调第14-17页
 二、政治背景:国家权力建立不起第17-18页
 三、个人缘由:儒家学说的坚定信仰者第18-20页
 四、构建“新礼俗”: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第20-22页
第二章 “新礼俗”思想的体系建构第22-35页
 一、礼俗概念的历史内涵第22-23页
 二、“新礼俗”思想的理论来源第23-28页
  (一) 传统礼学第23-26页
  (二) 吕氏乡约第26-28页
 三、“新礼俗”思想的主要特征第28-32页
  (一) 以中西精神结合为特色第29-30页
  (二) 以人生向上为旨趣第30-31页
  (三) 以教育感化为本原第31-32页
 四、“新礼俗”思想的理论意义第32-35页
  (一) 继承和深化了中国传统礼学文化第32-33页
  (二) 对儒家“理性”作了进一步发展第33页
  (三) 试图为化解中国文化危机提出根本解决之道第33-34页
  (四) 具有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第34-35页
第三章 “新礼俗”思想的乡村实践第35-40页
 一、乡村建设宗旨第35-36页
 二、三个主要阶段第36页
 三、几个关键问题第36-40页
  (一) 乡村组织第36-37页
  (二) 农民自觉第37-38页
  (三) 乡村教育第38-40页
第四章 “新礼俗”思想的现代价值第40-49页
 一、农村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第40-42页
  (一) 农村对国家建设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第40-41页
  (二) 制度创新是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第41页
  (三) 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乡村建设的舆论氛围第41-42页
 二、乡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关键第42-44页
  (一) 乡村教育在农村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第42-43页
  (二) 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第43页
  (三) 有效进行乡村教育的精神培植第43-44页
  (四) 高度重视乡村教师的培育与培养第44页
 三、优秀文化是农村发展的动力第44-49页
  (一) 繁荣乡村文化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45页
  (二) 加强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传承与吸收第45-46页
  (三) 做好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工作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7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建常理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乐教与城邦政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八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