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人参皂苷药理活性及药动学研究进展 | 第17-48页 |
1 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7-19页 |
·抗痴呆 | 第19-20页 |
·抗抑郁 | 第20-21页 |
·增强免疫 | 第21-22页 |
·抗疲劳作用 | 第22页 |
·抗炎 | 第22-23页 |
·抗衰老 | 第23页 |
·抗高血压 | 第23-24页 |
·降血糖 | 第24页 |
·抗病毒 | 第24-25页 |
2 人参皂苷药动学研究进展 | 第25-39页 |
·原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药动学研究进展 | 第25-32页 |
·原人参三醇型人参皂苷药动学研究进展 | 第32-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8页 |
第二章 生物样品中原人参三醇和原人参二醇的LC-MS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8-64页 |
1 材料 | 第48-50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48-49页 |
·仪器 | 第49页 |
·动物 | 第49-50页 |
2 方法 | 第50-54页 |
·色谱条件 | 第50页 |
·质谱条件 | 第50-51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1页 |
·标准生物样品的配制 | 第51-52页 |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52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52-54页 |
3 结果 | 第54-62页 |
·方法学特异性 | 第54-59页 |
·基质效应 | 第59页 |
·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59页 |
·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 | 第59-61页 |
·稳定性 | 第61-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LC-MS检测条件的确定 | 第62-63页 |
·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63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63-64页 |
第三章 DS-1226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4-83页 |
1 材料 | 第64-65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64-65页 |
·仪器 | 第65页 |
·动物 | 第65页 |
2 方法 | 第65-69页 |
·药物配制 | 第65页 |
·静脉给药后药动学研究 | 第65-66页 |
·口服给药后药动学研究 | 第66页 |
·肝门静脉给药后药动学研究 | 第66-67页 |
·静脉给药后脑组织中药动学研究 | 第67页 |
·PPT和PPD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稳定性 | 第67-68页 |
·PPT和PPD在胃肠道内容物中的稳定性 | 第68页 |
·生物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68页 |
·数据处理 | 第68-69页 |
3 结果 | 第69-80页 |
·给予DS-1226后生物样品中PPT和PPD的LC-MS分析 | 第69-71页 |
·静脉给药后药动学特性 | 第71-72页 |
·口服给药后药动学特性 | 第72-74页 |
·肝门静脉给药后药动学特性 | 第74-75页 |
·静脉给药后脑组织中分布及药动学特性 | 第75-77页 |
·PPT和PPD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稳定性 | 第77-78页 |
·PPT和PPD在胃肠道内容物中的稳定性 | 第78-80页 |
4 讨论 | 第80-83页 |
·PPT的药动学特性及生物利用度 | 第80页 |
·PPD的药动学特性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 第80-81页 |
·静脉给药后脑中药物分布 | 第81页 |
·胃肠道稳定性实验结果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原人参三醇和原人参二醇的Caco-2细胞摄取及转运机制 | 第83-101页 |
1 材料 | 第84-85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84页 |
·仪器 | 第84-85页 |
2 方法 | 第85-90页 |
·细胞培养 | 第85-86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86页 |
·Caco-2细胞对PPT和PPD的摄取 | 第86-87页 |
·单层Caco-2细胞转运模型的建立 | 第87-88页 |
·PPT和PPD的转运机制研究 | 第88-89页 |
·样品分析 | 第89页 |
·数据处理 | 第89-90页 |
3 结果 | 第90-98页 |
·不同浓度PPT和PPD条件下细胞毒性实验 | 第90页 |
·细胞模型的建立 | 第90-91页 |
·Caco-2细胞摄取实验结果 | 第91-95页 |
·细胞转运实验结果 | 第95-98页 |
4 讨论 | 第98-101页 |
·Caco-2细胞单层完整性的判断 | 第98-99页 |
·温度及孵育介质pH对摄取的影响 | 第99页 |
·4 %BSA对papp值的影响 | 第99-100页 |
·浓度对PPT、PPD转运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原人参三醇和原人参二醇透血脑屏障研究 | 第101-113页 |
第一节 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 | 第102-108页 |
1 材料 | 第102-103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102页 |
·仪器 | 第102页 |
·动物 | 第102-103页 |
2 方法 | 第103-105页 |
·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分离和纯化 | 第103-104页 |
·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C)的分离和纯化 | 第104页 |
·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 | 第104-105页 |
3 结果 | 第105-107页 |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结果 | 第105-106页 |
·星型胶质细胞培养结果 | 第106-107页 |
·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 第107页 |
4 讨论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PPT和PPD的血脑通透性研究 | 第108-113页 |
1 材料 | 第108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108页 |
·仪器 | 第108页 |
2 方法 | 第108-109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08-109页 |
·体外血脑屏障转运实验 | 第109页 |
·样品分析 | 第109页 |
·数据处理 | 第109页 |
3 结果 | 第109-112页 |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第109-111页 |
·体外血脑屏障转运实验结果 | 第111-112页 |
4 讨论 | 第112-113页 |
第六章 DS-1226对P450酶/P-糖蛋白活性的影响 | 第113-120页 |
1 材料 | 第113-11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13-114页 |
·仪器 | 第114页 |
2 方法 | 第114-116页 |
·采用Cocktail法评价DS-1226对人肝微粒体中P450酶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采用Rho-123摄取法评价DS-1226对P-gp功能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3 结果 | 第116-119页 |
·DS-1226对人肝微粒体中主要P450酶的抑制结果 | 第116-118页 |
·DS-1226及其主要成分PPT和PPD对P-gp功能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4 讨论 | 第119-120页 |
全文总结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