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的嬗变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节 课题缘起 | 第10页 |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概念考察 | 第11页 |
| 第四节 人类头骨崇拜的文化现象 | 第11-12页 |
| 一、猎首习俗 | 第11-12页 |
| 二、头骨饮器 | 第12页 |
| 三、战利品的标志 | 第12页 |
| 第二章 欧洲艺术中的头骨形象分析 | 第12-24页 |
| 第一节 早期头骨图像 | 第12-13页 |
| ·一、庞贝马赛克壁画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 | 第13-20页 |
| 一、13世纪的传奇故事 | 第13页 |
| 二、死亡之舞的主题绘画 | 第13-14页 |
| 三、VANITAS的主题绘画 | 第14-15页 |
| 四、宗教主题 | 第15-17页 |
| 五、肖像画 | 第17-18页 |
| 六、建筑 | 第18-20页 |
|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艺术中的头骨形象 | 第20-22页 |
| 一、巴洛克时期 | 第20-21页 |
| 二、印象派 | 第21页 |
| 三、比利时画家恩索尔 | 第21-22页 |
| 四、寓意画 | 第22页 |
| 第四节 欧洲海盗传统的头骨图像 | 第22-23页 |
| 一、海盗的历史 | 第22-23页 |
| 二、海盗旗的标志 | 第23页 |
| 第五节 解剖学图像 | 第23-24页 |
| 一、解剖学的历史 | 第23页 |
| 二、解剖图像的发展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美洲的头骨艺术传统 | 第24-28页 |
| 第一节 美洲岩画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阿兹特克文明 | 第25页 |
| 第三节 清教徒的自画像 | 第25-26页 |
| 第四节 墨西哥亡灵节 | 第26页 |
| 第五节 近代墨西哥艺术家作品 | 第26-28页 |
| 一、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的政治性作品 | 第26-27页 |
| 二、迭戈里维拉 | 第27页 |
| 三、冈萨雷斯卡马雷纳 | 第27页 |
| 四、弗里达卡洛 | 第27页 |
| 五、丘乔雷耶斯 | 第27页 |
| 六、弗朗西斯科托莱多 | 第27-28页 |
| 七、鲁道夫涅托 | 第28页 |
| 八、南希涅托 | 第28页 |
| 第四章 东方艺术中的头骨形象 | 第28-33页 |
|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 | 第28-29页 |
| 一、嵌玉块的头骨 | 第28-29页 |
| 二、萨满教的宇宙观 | 第29页 |
| 第二节 中国岩画艺术中的头骨形象 | 第29-31页 |
| 一、阴山骷髅岩画 | 第29-30页 |
| 二、大地湾骷髅地画 | 第30页 |
| 三、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 第30页 |
| 四、黑龙江萨卡奇阿梁早期岩画 | 第30页 |
| 五、红山岩画 | 第30-31页 |
| 六、洪格尔岩画 | 第31页 |
| 第三节 佛教的头骨图像传统 | 第31-32页 |
| 第四节 中国画中的头骨形象 | 第32-33页 |
| 一、庄子叹骷髅,中国人的生死观 | 第32页 |
| 二、傀儡戏的流行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亚文化的兴起与头骨形象的繁盛 | 第33-35页 |
| 第一节 摇滚乐 | 第33页 |
| 第二节 摩托俱乐部 | 第33-34页 |
| 第三节 刺青 | 第34页 |
| 第四节 黑暗哥特 | 第34-35页 |
| 第五节 涂鸦艺术 | 第35页 |
| 第六章 政治集团的图腾 | 第35-37页 |
| 第一节 共济会 | 第35页 |
| 第二节 骷髅会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德国党卫军 | 第36-37页 |
| 第四节 美国空军 | 第37页 |
| 第七章 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头骨形象 | 第37-40页 |
| 第一节 当代艺术 | 第37-39页 |
| 一、安迪沃霍尔 | 第37页 |
| 二、吉姆骷髅 | 第37-38页 |
| 三、罗伯特拉扎里尼 | 第38页 |
| 四、青木克世 | 第38页 |
| 五、达明赫斯特以及衍生艺术品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当代设计 | 第39-40页 |
| 一、亚历山大·麦昆 | 第39-40页 |
| 二、时尚设计 | 第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