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文献回顾 | 第14-27页 |
| 1 古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第14-15页 |
| ·病名沿革 | 第14页 |
| ·病因病机 | 第14-15页 |
| 2 近代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论治 | 第15-17页 |
| ·从“虚”论治 | 第15-16页 |
| ·从“痰淤”论治 | 第16页 |
| ·从“毒”论治 | 第16页 |
| ·从“络脉”论治 | 第16-17页 |
| 3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第17-20页 |
| ·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4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 ·临床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实验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 实验研究 | 第27-48页 |
| 实验一 方氏头针对 VaD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27-34页 |
| 1.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2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 ·动物分组 | 第27页 |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动物模型标准依据 | 第28页 |
| ·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 ·Morris 水迷宫检测 | 第29-30页 |
| 3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 ·定位航行试验结果(见表 1,图 1-1) | 第30-32页 |
| ·空间探索实验结果(见表 2,图 1-2) | 第32-33页 |
| 5 结论 | 第33-34页 |
| 实验二 方氏头针对 VaD 大鼠海马 CA1 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因子 Bcl-2 表达的影响 | 第34-48页 |
| 1.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3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 ·动物分组 | 第34页 |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动物模型标准依据 | 第35页 |
| ·处理方法 | 第35页 |
| ·脑组织取材及处理 | 第35页 |
| ·石蜡切片海马组织免疫荧光 | 第35-36页 |
| ·Western blot 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 | 第36-37页 |
| 3 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38-41页 |
| ·免疫荧光结果, | 第38-40页 |
| ·Western-Blot 结果 | 第40-41页 |
| 5 讨论 | 第41-47页 |
| ·实验动物及造模方法的选择 | 第41-43页 |
| ·针刺穴位选择依据 | 第43-44页 |
| ·Morris 水迷宫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 ·海马与学习记忆 | 第45-46页 |
| ·星形胶质细胞与脑缺血性损伤 | 第46-47页 |
| ·Bcl-2 表达结果讨论 | 第47页 |
| 6 结论 | 第47-48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
| 附图 1 倒脏上焦 | 第59页 |
| 附图 2 思维穴 | 第59-60页 |
| 附图 3 记忆穴 | 第60页 |
| 附图 4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