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变 | 第10页 |
·乡村旅游——天然的体验舞台 | 第10-11页 |
·乡村游客体验需求升级,满意度普遍偏低 | 第11页 |
·研究必要性、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必要性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14-16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研究难点 | 第14-16页 |
2 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30页 |
·体验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体验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体验内涵 | 第17页 |
·体验类型 | 第17-18页 |
·旅游体验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旅游体验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旅游体验理论类型 | 第19页 |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乡村旅游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乡村游客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内容综述 | 第21页 |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内容综述 | 第21-23页 |
·游客满意度理论综述 | 第23-30页 |
·顾客满意度概念界定 | 第23页 |
·顾客满意度理论与模型综述 | 第23-25页 |
·游客满意度理论研究 | 第25-30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0-38页 |
·基于体验视角的乡村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0页 |
·体验视角下乡村游客满意度研究理论及现实必要性 | 第30页 |
·感知绩效理论选择 | 第30页 |
·基于体验视角的乡村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构建 | 第30-31页 |
·基于体验视角的乡村游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指标解析 | 第31-33页 |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1页 |
·指标设计的理论解释 | 第31-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杭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 第33-35页 |
·杭州乡村旅游规模概况 | 第33-34页 |
·杭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分析 | 第34-35页 |
·杭州市乡村旅游市场开发 | 第35页 |
·样本调研地选择 | 第35页 |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35-38页 |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 第35-36页 |
·调查问卷内容及度量方法的确定 | 第36页 |
·问卷发放形式 | 第36页 |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6-38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8-61页 |
·频数分析 | 第38-41页 |
·因子分析 | 第41-45页 |
·问卷效度分析 | 第45-46页 |
·路径分析 | 第46-49页 |
·方差分析 | 第49-59页 |
·实证分析结论 | 第59-61页 |
5 乡村游客满意度提升策略 | 第61-66页 |
·提升体验感知的产品开发策略 | 第61-62页 |
·知行体验提升对策 | 第61页 |
·关联体验提升对策 | 第61页 |
·情感体验提升对策 | 第61-62页 |
·感觉体验提升对策 | 第62页 |
·实施以游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策略 | 第62-63页 |
·实施关系营销,开拓并维护长久、稳定的游客关系网络 | 第62-63页 |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实施个性化营销 | 第63页 |
·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实施关联营销策略 | 第63页 |
·重视回报,制定差别定价法,实施差异化营销 | 第63页 |
·完善乡村旅游外部支持系统建设 | 第63-64页 |
·从客源地调查入手,完善自身基础建设 | 第64页 |
·采用透明、真实的宣传方式,缩小游客期望差距 | 第64页 |
·提升村民素质,建设文明的旅游环境 | 第64页 |
·重视服务质量,完善各阶段服务 | 第64-66页 |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体验质量 | 第64页 |
·服务过程中妥善处理问题,提供积极服务 | 第64-65页 |
·认真处理投诉,完善售后服务 | 第65-66页 |
6 研究局限与期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1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2-73页 |
附录2 乡村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