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五) 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二、 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 第19-23页 |
(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来源于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 | 第19-21页 |
(二) 建党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学习视为己任 | 第21-22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学习 | 第22-23页 |
三、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学习的论述 | 第23-25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袖关于学习的论述 | 第25-29页 |
1.毛泽东关于学习的论述 | 第25-26页 |
2.邓小平关于学习的论述 | 第26-27页 |
3.江泽民关于学习的论述 | 第27-28页 |
4.胡锦涛关于学习的论述 | 第28-29页 |
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过程 | 第29-31页 |
(一) 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第30页 |
(二)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 第30-31页 |
(三)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 第31页 |
(四)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 第31页 |
五、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 | 第31-38页 |
(一)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党适应时代变化,驾驭复杂局面 | 第32-34页 |
1.是面对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迫切需要 | 第32-33页 |
2.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顺利实现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 | 第33-34页 |
(二)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利于党的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第34-36页 |
1.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现实要求 | 第34-35页 |
2.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现实要求 | 第35-36页 |
(三)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为民 | 第36-38页 |
1.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36-37页 |
2.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 | 第37-38页 |
六、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习内容及其基本特征 | 第38-46页 |
(一)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习内容 | 第39-43页 |
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第39-40页 |
2.学习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深刻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 | 第40-41页 |
3.学习世界各国执政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第41-42页 |
4.学习现代先进的文明成果,始终代表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 第42-43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特征 | 第43-46页 |
1.学习目标具体化,提高学习型政党的学习力、创新力、组织力 | 第43-44页 |
2.学习内容系统化,深化理论武装与实践活动有效统一 | 第44页 |
3.学习方法科学化,形成乐于交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 第44-45页 |
4.学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全员化 | 第45-46页 |
七、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路径思考 | 第46-55页 |
(一) 我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创新方法 | 第46-51页 |
1.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 第47-48页 |
2.保持党的先进性学习 | 第48-49页 |
3.以党校为阵地开展各项学习 | 第49-50页 |
4.各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 | 第50-51页 |
(二)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路径思考 | 第51-55页 |
1.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习指导,坚持党的一贯主张 | 第51页 |
2.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学习方法,实现党的理论创新 | 第51-52页 |
3.将互动式、共享式作为学习方式,探索科学执政新境地 | 第52-53页 |
4.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学习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