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刑法第 306 条概述 | 第11-20页 |
一、 本罪的构成要件 | 第11-18页 |
(一) 本罪的客体 | 第11页 |
(二) 本罪的客观方面 | 第11-17页 |
(三) 本罪的主体 | 第17-18页 |
(四) 本罪的主观方面 | 第18页 |
二、 本罪既遂形态的认定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刑法第 306 条的缺陷 | 第20-28页 |
一、 立法理念方面 | 第20-22页 |
二、 立法技术方面 | 第22-25页 |
(一) 犯罪主体特殊化缺乏必要性 | 第23-24页 |
(二) 罪状表述模糊,违背明确性原则 | 第24-25页 |
三、 司法实践方面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刑法第 306 条的重构 | 第28-36页 |
一、 完善实体法 | 第28-33页 |
(一) 整合刑法第 306 条和 307 条 | 第28-30页 |
(二) 设置主动悔罪条款 | 第30-32页 |
(三)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32-33页 |
二、 设置追究律师伪证刑事责任的程序保障 | 第33-36页 |
(一) 律师伪证案由异地机关管辖 | 第34-35页 |
(二) 律师伪证刑事责任应在其代理案件的被告人终审认定有罪后追究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