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燃煤电厂粉煤灰的年产量及增长态势介绍 | 第9页 |
·粉煤灰的处置 | 第9-10页 |
·国内外综合利用现状 | 第10-12页 |
·世界各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动态 | 第10页 |
·粉煤灰在建筑、农林牧业、废水废气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 第10-12页 |
·粉煤灰在建筑方面的利用 | 第10-11页 |
·粉煤灰应用于农林牧业 | 第11页 |
·粉煤灰用于处理废水废气 | 第11-12页 |
·粉煤灰资源化技术发展前景 | 第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2-15页 |
·粉煤灰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 第12-13页 |
·贮灰占地,污染土壤 | 第12-13页 |
·污染大气 | 第13页 |
·污染水体 | 第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粉煤灰的形成及基本性质 | 第15-23页 |
·准格尔煤的组成 | 第15-18页 |
·准格尔煤田地质特征 | 第15-17页 |
·准格尔煤中矿物赋存特征及富含高铝矿物的成因 | 第17-18页 |
·准格尔煤中矿物的热分解 | 第18-19页 |
·粉煤灰的形成 | 第19-21页 |
·莫来石(3Al_2O_32SiO_2) | 第19-20页 |
·刚玉(α-Al_2O_3)矿物相 | 第20页 |
·富二氧化硅玻璃相 | 第20页 |
·其它矿物 | 第20-21页 |
·粉煤灰物化特性 | 第21-23页 |
·微观结构 | 第21-22页 |
·化学成分 | 第22-23页 |
第3章 国内外关于从粉煤灰中提铝的研究与应用 | 第23-30页 |
·目前国内外从粉煤灰中提铝的方法汇总 | 第23-27页 |
·酸法 | 第23-25页 |
·氟铵助溶法 | 第24页 |
·浓硫酸浸取联合复盐热解法制备氧化铝 | 第24页 |
·盐酸微波热解法制取聚合氯化铝 | 第24-25页 |
·碱法 | 第25-27页 |
·碱石灰烧结法 | 第25-26页 |
·中温碱溶液浸出法 | 第26-27页 |
·碱加压浸出法 | 第27页 |
·现今提铝方法的不足以及可开发的新方法 | 第27-30页 |
·从粉煤灰中提铝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微波方法的应用 | 第27-30页 |
·微波加热对矿物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27-28页 |
·微波辐射法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中的应用 | 第28页 |
·微波加热的优点 | 第28-30页 |
第4章 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实验研究 | 第30-39页 |
·实验总体技术路线的制定 | 第30页 |
·实验内容 | 第30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0页 |
·粉煤灰活化 | 第30-33页 |
·实验 | 第30-33页 |
·微波加热活化 | 第31-32页 |
·机械活化 | 第32-33页 |
·微波活化和机械活化协同作用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页 |
·从粉煤灰中提取非晶态二氧化硅的实验 | 第33-36页 |
·实验 | 第33-34页 |
·预脱硅反应的条件设计 | 第33-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二氧化硅提取率随溶出时间及溶出液固比变化规律 | 第35页 |
·二氧化硅提取率随溶出碱浓度变化规律 | 第35-36页 |
·从脱硅粉煤灰中溶出氧化铝 | 第36-37页 |
·实验 | 第36-37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5章 微波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机理研究 | 第39-45页 |
·粉煤灰活化过程中的相关机理研究 | 第39-41页 |
·微波对粉煤灰预脱硅反应的促进作用 | 第39-40页 |
·机械活化对粉煤灰预脱硅反应的促进作用 | 第40-41页 |
·粉煤灰预脱硅过程的机理研究 | 第41-43页 |
·氢氧化钠浓度对二氧化硅提取率影响的内在机理分析 | 第41页 |
·氢氧化钠与粉煤灰微波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41-43页 |
·二氧化硅提取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机理分析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