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网格的提出和发展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Globus 中的资源发现 | 第10-11页 |
·Condor 中的资源发现 | 第11页 |
·织女星网格中的资源发现 | 第11页 |
·基于 Web Service 网格环境的资源发现 | 第11-12页 |
·基于 P2P 网格环境的资源发现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基于 P2P 网格环境的资源描述与分类 | 第15-25页 |
·网格资源 | 第15-18页 |
·网格资源的特点 | 第15-16页 |
·网格资源的分类 | 第16页 |
·一种新的资源分类方法 | 第16-17页 |
·网格中的资源描述 | 第17-18页 |
·网格资源管理 | 第18-20页 |
·网格资源管理的基本形式 | 第18-19页 |
·网格资源管理的流程 | 第19-20页 |
·网格资源管理中的资源发现 | 第20页 |
·P2P 技术及其资源发现 | 第20-22页 |
·基于 P2P 网格环境的资源发现模型 | 第22-24页 |
·基于 Flooding 的网格资源发现 | 第22-23页 |
·基于树向量的动态网格资源发现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最小代价函数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 | 第25-36页 |
·模型中的基本定义 | 第25-28页 |
·模型中的主要函数及其功能 | 第28-31页 |
·资源注册函数 | 第28-29页 |
·资源请求函数 | 第29-30页 |
·最小代价函数 | 第30-31页 |
·模型的工作原理 | 第31-35页 |
·树形分层次结构 | 第31-33页 |
·模型的自组织过程 | 第33-34页 |
·模型的信息传递过程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最小代价函数的网格资源发现算法 | 第36-49页 |
·资源路由节点选择算法 | 第36-39页 |
·算法思想 | 第36-37页 |
·算法描述 | 第37-39页 |
·资源注册算法 | 第39-41页 |
·算法描述 | 第39-40页 |
·实例说明 | 第40-41页 |
·节点退出算法 | 第41-43页 |
·资源发现算法 | 第43-48页 |
·算法思想 | 第43-44页 |
·算法描述 | 第44-46页 |
·实例说明 | 第46-47页 |
·算法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基于 GridSim 的仿真实验 | 第49-57页 |
·GridSim 仿真工具包 | 第49页 |
·实验环境设置 | 第49-51页 |
·仿真过程及结果 | 第51-53页 |
·算法初始化 | 第51页 |
·资源发现 | 第51-52页 |
·结果统计 | 第52-53页 |
·对比分析及评价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