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立体再开发 | 第14-15页 |
·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成为国内大城市建设的热点与重点 | 第15-16页 |
·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是城市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和方法体系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体系 | 第18页 |
·研究的逻辑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概念辨析和理论借鉴 | 第20-34页 |
·概念阐释和研究范围界定 | 第20-25页 |
·商业业态 | 第20页 |
·演变 | 第20-21页 |
·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 | 第21-24页 |
·研究的区域与时间范围界定 | 第24-2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研究述评 | 第29页 |
·相关理论借鉴 | 第29-33页 |
·公共交通导向(TOD)理论 | 第29-30页 |
·城市触媒理论 | 第30-31页 |
·“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 | 第31-32页 |
·零售集聚区理论 | 第32-33页 |
·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33-34页 |
第3章 商业业态演变下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空间结构发展研究 | 第34-68页 |
·实证案例研究 | 第34-64页 |
·上海市徐家汇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 | 第35-43页 |
·上海市人民广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 | 第43-51页 |
·广州市体育西路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 | 第51-57页 |
·广州市公园前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 | 第57-64页 |
·案例总结分析 | 第64-66页 |
·轨道交通分阶段建设对站点区域商业业态的影响分析 | 第64-65页 |
·站点区域业态分阶段演变对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影响分析 | 第65-66页 |
·新时期站点区域商业业态空间特征分析 | 第66页 |
·业态组合多样化 | 第66页 |
·主体业态大型化 | 第66页 |
·业态空间立体化 | 第66页 |
·新业态特征影响下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空间结构发展趋势 | 第66-67页 |
·空间功能多元化 | 第67页 |
·空间布局立体化 | 第67页 |
·空间规模城市化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新业态特征影响下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空间组织研究 | 第68-80页 |
·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空间组织原则 | 第68-71页 |
·序列性原则 | 第68-69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69页 |
·人性化原则 | 第69-70页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70-71页 |
·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空间组织要点 | 第71-72页 |
·注重商业业态空间的核心地位 | 第71页 |
·注重轨道交通车站与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 | 第71页 |
·注重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 | 第71-72页 |
·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空间组织方式 | 第72-79页 |
·功能空间组织方式 | 第72-74页 |
·平面空间组织方式 | 第74-75页 |
·交通空间组织方式 | 第75-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长沙市五一广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发展展望 | 第80-91页 |
·五一广场站点区域概况和商业业态现状调查 | 第80-83页 |
·站点区域基本概况 | 第80-81页 |
·五一广场站点区域商业业态现状调查 | 第81-83页 |
·五一广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 第83-85页 |
·向多功能化、规模化、立体化方向发展 | 第83-84页 |
·向地上、地面、地下综合一体化方向发展 | 第84-85页 |
·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第85-88页 |
·空间组织问题 | 第85页 |
·交通组织问题 | 第85-86页 |
·形态设计问题 | 第86-87页 |
·市政管理问题 | 第87-88页 |
·对策和建议 | 第88-90页 |
·空间组织层面 | 第88-89页 |
·交通组织层面 | 第89页 |
·形态设计层面 | 第89-90页 |
·市政管理层面 | 第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 第99-100页 |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