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技术在RFID安全认证协议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主要工作与贡献 | 第14-15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RFID系统及安全认证协议概述 | 第16-26页 |
·RFID系统的组成 | 第16-17页 |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意义、背景及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RFID系统的安全与隐私分析 | 第19-25页 |
·RFID系统中的威胁模型 | 第19-20页 |
·RFID系统中的安全隐私问题分析 | 第20-21页 |
·现有的安全对策优劣分析 | 第21-22页 |
·基于密码的安全认证协议优劣分析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认证协议的改进设计 | 第26-44页 |
·混沌概述 | 第26-27页 |
·混沌定义 | 第27-28页 |
·混沌的主要特征 | 第28-30页 |
·混沌Hash函数的研究 | 第30-40页 |
·Hash函数的设计方法 | 第30-31页 |
·传统的Hash函数研究 | 第31-33页 |
·单向Hash函数的研究 | 第33-34页 |
·散列函数的安全性 | 第34-35页 |
·混沌Hash函数的研究 | 第35-37页 |
·本文应用的混沌映射定义 | 第37-40页 |
·改进的认证协议 | 第40-41页 |
·初始条件及相关说明 | 第40页 |
·认证步骤 | 第40-41页 |
·改进协议的安全分析和性能比较 | 第41-43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41-42页 |
·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改进协议的安全性证明 | 第44-53页 |
·BAN逻辑 | 第44-47页 |
·BAN逻辑概况 | 第44-45页 |
·BAN逻辑的语法 | 第45-46页 |
·BAN逻辑的主要推理规则 | 第46-47页 |
·协议证明过程 | 第47-50页 |
·协议的初始化假设 | 第48-49页 |
·协议的理想化模型 | 第49页 |
·协议的安全目标及分析推理 | 第49-50页 |
·BAN分析结论 | 第50页 |
·数值实例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RFID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3-70页 |
·基本架构 | 第53-55页 |
·控制器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 | 第53-54页 |
·协议栈结构 | 第54-55页 |
·认证过程和TCP对话 | 第55-56页 |
·报文设计和编码 | 第56-60页 |
·报文设计 | 第56-57页 |
·消息类型 | 第57-59页 |
·消息参数 | 第59-60页 |
·协议的实现 | 第60-66页 |
·协议类设计 | 第60-66页 |
·SHA1哈希算法 | 第66页 |
·软件模拟 | 第66-69页 |
·读写器 | 第67页 |
·控制器 | 第67-68页 |
·标签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