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硼矿床区域成矿系统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辽东硼矿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及完成工作量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20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22页 |
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第22-32页 |
·大地构造特征 | 第22-23页 |
·变质岩系及火山—侵入岩系 | 第23-28页 |
·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组合 | 第23-25页 |
·古元古代火山—侵入岩组合 | 第25-28页 |
·中生代火山—侵入岩组合 | 第28页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8-32页 |
·太古代基底形成阶段 | 第28-29页 |
·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早期构造演化阶段 | 第29-30页 |
·中元古代—中生代早期盖层沉积阶段 | 第30页 |
·中生代早期—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 | 第30-32页 |
3 硼矿床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研究 | 第32-72页 |
·硼矿成矿作用时间研究 | 第32-48页 |
·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岩相学和地球化学 | 第35页 |
·锆石特征和测试结果 | 第35-43页 |
·原岩属性 | 第43页 |
·电气石岩的原岩形成时代 | 第43-45页 |
·电气石岩的改造时间和原因 | 第45-46页 |
·电气石岩成岩作用及年龄意义 | 第46-47页 |
·硼矿成矿作用过程 | 第47-48页 |
·硼矿成矿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 第48-72页 |
·后仙峪硼矿区层状混合岩特征研究 | 第48-60页 |
·砖庙硼矿区富镁大理岩特征研究 | 第60-71页 |
·辽东硼矿空间结构特征 | 第71-72页 |
4 成矿系统基本要素研究 | 第72-83页 |
·成矿物质 | 第72-76页 |
·成矿流体 | 第76-78页 |
·沉积成矿期成矿流体特征 | 第76-77页 |
·变质成矿期成矿流体特征 | 第77-78页 |
·成矿能量 | 第78-79页 |
·成矿流体通道 | 第79-81页 |
·储矿场和容矿构造—矿石堆积场所 | 第81-83页 |
5 硼矿床的改造与保存 | 第83-87页 |
·构造活动与矿体改造 | 第83-86页 |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 | 第83-85页 |
·北西向断裂构造 | 第85-86页 |
·脉岩与矿床改造 | 第86-87页 |
6 硼矿成矿系统模式研究 | 第87-94页 |
·区域矿床的分布及控矿因素 | 第87-89页 |
·区域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 | 第87-88页 |
·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88页 |
·控矿因素 | 第88-89页 |
·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系统模式 | 第89-94页 |
·成矿构造背景 | 第89页 |
·产出地质环境 | 第89-91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91-92页 |
·区域成矿系统模式 | 第92-94页 |
7 成矿预测 | 第94-100页 |
·成矿预测原则 | 第94页 |
·成矿远景区预测 | 第94-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3页 |
附录 A 图版照片 | 第113-115页 |
论文查新报告结论 | 第115-116页 |
作者简历 | 第116-1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