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顶板垮落和瓦斯爆炸机理的简要分析 | 第16-25页 |
| ·顶板垮落机理 | 第16-22页 |
| ·采场覆岩运动的基本特征 | 第16-20页 |
| ·采场覆岩结构及力学性质分析 | 第20-21页 |
| ·顶板垮落对瓦斯流场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瓦斯爆炸反应方程式 | 第22-23页 |
| ·瓦斯爆炸产生的能量 | 第23-24页 |
| ·瓦斯爆炸所需要的条件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采空区三带的划分和煤炭自燃形成火源的机理研究 | 第25-37页 |
| ·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和煤炭自燃的位置 | 第25-27页 |
| ·四类划分 | 第25-27页 |
| ·采空区自燃影响因素 | 第27-34页 |
| ·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分析 | 第27-30页 |
| ·煤炭自燃是瓦斯爆炸的火源 | 第30-32页 |
| ·煤炭自燃的过程 | 第32-34页 |
| ·顶板垮落影响下,瓦斯的涌动与火源点的关系 | 第34-36页 |
| ·向工作面方向的瓦斯 | 第35页 |
| ·向采空区方向的瓦斯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顶板垮落对回风巷侧三带瓦斯影响的实验室相似模拟 | 第37-67页 |
| ·实验室相似模拟的介绍 | 第37-39页 |
| ·相似实验要遵循的三个相似规律 | 第37-38页 |
| ·本实验要采用的模拟相似比的情况介绍 | 第38-39页 |
| ·相似模拟实验的设计 | 第39-41页 |
| ·实验的目的 | 第39页 |
| ·实验的手段 | 第39-41页 |
| ·实验的展开及原始数据的记录 | 第41-57页 |
| ·实验准备 | 第41-43页 |
| ·实验数据的记录 | 第43-57页 |
| ·结论 | 第57-64页 |
| ·在窒息区范围内比较 | 第57-62页 |
| ·弱渗流区 | 第62-63页 |
| ·强渗流带内 | 第63-64页 |
| ·瓦斯运移过程中浓度变化及与火点相遇的情况 | 第64-65页 |
| ·在窒息带内 | 第64-65页 |
| ·弱渗流带 | 第65页 |
| ·在强渗流带内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顶板垮落时采空区瓦斯移动规律数值模拟 | 第67-84页 |
| ·Fluent软件及其功能介绍 | 第67-69页 |
| ·Fluent软件结构 | 第67-68页 |
| ·用Fluent程序求解问题的步骤 | 第68-69页 |
| ·现场地质条件的数值模拟参数设计说明 | 第69-72页 |
| ·采空区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69页 |
| ·瓦斯流动的FLUENT数学模型 | 第69-70页 |
| ·动网格设置 | 第70-72页 |
| ·模拟过程及结果 | 第72-83页 |
| ·10m垮落步距瓦斯流场数值模拟 | 第73-76页 |
| ·15m垮落步距瓦斯流场数值模拟 | 第76-79页 |
| ·20m跨距瓦斯流场数值模拟 | 第79-82页 |
| ·25m跨距瓦斯流场数值模拟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本文小结及主要结论 | 第84页 |
|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84-85页 |
| ·对于瓦斯爆炸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