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评判理论对长春市综合公园的景观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相关概念释义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综合公园景观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综合公园景观模糊评价方法 | 第15-22页 |
| ·评价方法探讨 | 第15-16页 |
| ·评价方法概述 | 第15页 |
|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基本思路 | 第15页 |
|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方法选择 | 第15-16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6-19页 |
|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16页 |
|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构权步骤 | 第16-19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19-21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基本原理 | 第19页 |
| ·综合公园景观模糊综合评判步骤 | 第19-21页 |
| ·等级参数评判法的应用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37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内容、过程与原则 | 第22-2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内容 | 第22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 | 第22-2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3页 |
|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初选 | 第23-28页 |
| ·指标初选方法 | 第23页 |
|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城市综合公园景观分析 | 第23-26页 |
| ·指标初选结果 | 第26-28页 |
|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筛选 | 第28-30页 |
| ·指标筛选方法 | 第28-29页 |
| ·指标筛选结果 | 第29-30页 |
|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4页 |
|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的描述及数据获取方法 | 第32-34页 |
| ·长春市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综合公园景观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37-47页 |
| ·数据调查方法 | 第37页 |
| ·计算过程与结果 | 第37-44页 |
| ·计算过程 | 第37-42页 |
| ·计算结果 | 第42-44页 |
|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 ·评价准则层各因子权重分析 | 第45页 |
| ·功能性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45页 |
| ·生态性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45页 |
| ·美观性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长春市综合公园景观评价 | 第47-59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47页 |
| ·南湖公园概况 | 第47页 |
| ·胜利公园概况 | 第47页 |
| ·长春公园概况 | 第47页 |
| ·数据调查方法 | 第47-49页 |
| ·计算过程与结果 | 第49-55页 |
| ·景观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南湖公园景观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 ·长春公园景观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页 |
| ·胜利公园景观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景观优化建议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 | 第64-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