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高层抗震计算中的对比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高层建筑的发展 | 第11页 |
·国内高层建筑的发展 | 第11-12页 |
·世界高层建筑典范 | 第12-13页 |
·地震的危害 | 第13-16页 |
·地震活动概述 | 第13页 |
·我国的地质概况 | 第13-14页 |
·我国主要地震事件 | 第14-15页 |
·地震灾害的防治 | 第15-16页 |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方法 | 第16-23页 |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的发展 | 第16-18页 |
·反应谱法理论 | 第18-21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21-2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论文结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某实际超限高层实例 | 第26-35页 |
·工程概况 | 第26-27页 |
·分析软件 | 第27页 |
·荷载与地震作用 | 第27-29页 |
·分析结果对比 | 第29-34页 |
·分析参数 | 第29-30页 |
·楼层剪力对比 | 第30-32页 |
·结构倾覆弯矩对比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地震时程波 | 第35-41页 |
·引言 | 第35页 |
·时程选波方法 | 第35-36页 |
·时程波样本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7 度框架-核心筒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41-66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结构布置 | 第42-43页 |
·材料与荷载 | 第43-44页 |
·材料信息 | 第43页 |
·荷载信息 | 第43-44页 |
·20 层模型分析 | 第44-48页 |
·构件信息 | 第44-47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47-48页 |
·30 层模型分析 | 第48-51页 |
·构件信息 | 第48页 |
·分析结果 | 第48-51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51页 |
·40 层模型分析 | 第51-55页 |
·构件信息 | 第51-52页 |
·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54-55页 |
·50 层模型分析 | 第55-58页 |
·构件信息 | 第55页 |
·分析结果 | 第55-58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58页 |
·60 层模型分析 | 第58-62页 |
·构件信息 | 第58-59页 |
·分析结果 | 第59-61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对第二章问题的解答 | 第64-66页 |
第五章 8.5 度框架-核心筒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66-90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结构布置 | 第67-68页 |
·材料与荷载 | 第68-69页 |
·材料信息 | 第68页 |
·荷载信息 | 第68-69页 |
·20 层模型分析 | 第69-73页 |
·构件信息 | 第69-70页 |
·分析结果 | 第70-72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72-73页 |
·30 层模型分析 | 第73-76页 |
·构件信息 | 第73页 |
·分析结果 | 第73-76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76页 |
·40 层模型分析 | 第76-80页 |
·构件信息 | 第76-77页 |
·分析结果 | 第77-79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79-80页 |
·50 层模型分析 | 第80-83页 |
·构件信息 | 第80页 |
·分析结果 | 第80-83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83页 |
·60 层模型分析 | 第83-87页 |
·构件信息 | 第83-84页 |
·分析结果 | 第84-86页 |
·离散性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90-93页 |
·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