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5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ZnO的基本性质及特点 | 第19-23页 |
·抗菌剂概述 | 第23-25页 |
·相关术语介绍 | 第23页 |
·抗菌剂的分类 | 第23-24页 |
·无机抗菌剂 | 第24-25页 |
·ZnO的抗菌活性 | 第25-26页 |
·光催化技术概述 | 第26-31页 |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 | 第27-29页 |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 第29-31页 |
·ZnO降解有机污染物活性 | 第31-33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ZnO体系中活性氧物种的检测方法 | 第35-51页 |
·引言 | 第35-37页 |
·检测原理 | 第37-40页 |
·EPR法检测·OH和·O_2~-原理 | 第37-38页 |
·TAH-F法检测·OH原理 | 第38-39页 |
·NBTR-S法检测·O_2~-原理 | 第39-40页 |
·SIM-S法检测H_2O_2原理 | 第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5页 |
·EPR法检测ZnO悬液中的·OH和·O_2~- | 第40-41页 |
·TAH-F法检测ZnO悬液中的·OH | 第41-43页 |
·NBTR-S法检测ZnO悬液中的·O_2~- | 第43-44页 |
·SIM-S法检测ZnO悬液中的H_2O_2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ZnO悬液中·OH和·O_2~-的定性检测 | 第45-46页 |
·TAH-F法检测ZnO悬液中的·OH | 第46-47页 |
·NBTR-S法检测ZnO悬液中的O_2~- | 第47-48页 |
·SIM-S法检测ZnO悬液中的H_2O_2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3章 ZnO体系中活性氧产量研究 | 第51-67页 |
·引言 | 第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实验原料 | 第51页 |
·ZnO的表征 | 第51-52页 |
·ZnO的活性氧产量检测 | 第52页 |
·ZnO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52-58页 |
·比表面积 | 第52页 |
·微观形貌 | 第52-53页 |
·晶体结构 | 第53-54页 |
·能级结构 | 第54-56页 |
·表层氧空位 | 第56-58页 |
·氧空位浓度的热力学解释 | 第58-60页 |
·ZnO的活性氧产量 | 第60-63页 |
·三种ZnO在模拟目光下产生的·OH | 第60-61页 |
·三种ZnO在模拟日光下产生的·O_2 | 第61-62页 |
·三种ZnO在模拟日光下产生的H_2O_2 | 第62页 |
·三种ZnO在无光条件下产生的H_2O_2 | 第62-6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63-65页 |
·光照条件对ZnO产生活性氧的影响 | 第63-64页 |
·材料学因素对ZnO在光催化下产生·OH和·O2~-的影响 | 第64-65页 |
·材料学因素对ZnO在无光下产生H_2O_2的影响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ZnO抗菌活性及机理研究 | 第67-74页 |
·引言 | 第67页 |
·实验部分 | 第67-70页 |
·抗菌活性检测 | 第67-69页 |
·ZnO溶出Zn~(2+)浓度的检测 | 第69页 |
·实验环境中的O_2在ZnO产生H_2O_2过程中的作用 | 第69页 |
·ZnO表层氧空位的调控 | 第69-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ZnO的抗菌活性 | 第70-71页 |
·ZnO的抗菌机理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ZnO降解有机污染物活性研究 | 第74-79页 |
·引言 | 第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5页 |
·实验原料 | 第74-75页 |
·降解甲基橙活性的检测 | 第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78页 |
·不同光照条件下降解甲基橙的活性 | 第75-77页 |
·不同形貌ZnO降解甲基橙的活性 | 第77页 |
·ZnO降解甲基橙机理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Cu沉积调控ZnO抗菌及降解有机污染物活性研究 | 第79-91页 |
·引言 | 第79页 |
·实验部分 | 第79-82页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79-80页 |
·n-Cu/ZnO的制备 | 第80页 |
·n-Cu/ZnO的表征 | 第80-81页 |
·n-Cu/ZnO产生活性氧的检测 | 第81页 |
·n-Cu/ZnO的抗菌性能检测 | 第81-82页 |
·n-Cu/ZnO溶出Cu~(2+)的浓度及其抗菌效果 | 第82页 |
·n-Cu/ZnO降解有机物污染物活性检测 | 第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0页 |
·n-Cu/ZnO的表征 | 第82-85页 |
·n-Cu/ZnO产生的活性氧 | 第85-87页 |
·n-Cu/ZnO的抗菌性能 | 第87-89页 |
·n-Cu/ZnO降解甲基橙活性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7章 Cu掺杂调控ZnO抗菌及降解有机污染物活性研究 | 第91-102页 |
·引言 | 第91页 |
·实验部分 | 第91-92页 |
·Cu~(2+)-ZnO的制备 | 第91-92页 |
·Cu~(2+)-ZnO的表征 | 第92页 |
·Cu~(2+)-ZnO产生活性氧的检测 | 第92页 |
·Cu~(2+)-ZnO的抗菌活性检测 | 第92页 |
·Cu~(2+)-ZnO降解有机物污染物活性检测 | 第9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1页 |
·Cu~(2+)-ZnO的表征 | 第92-96页 |
·Cu~(2+)-ZnO产生的活性氧 | 第96-99页 |
·Cu~(2+)-ZnO的抗菌性能 | 第99-100页 |
·Cu~(2+)-ZnO降解甲基橙活性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8章 抗菌复合材料研究 | 第102-110页 |
·引言 | 第102页 |
·实验部分 | 第102-104页 |
·原料 | 第102-103页 |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3页 |
·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检测 | 第103-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09页 |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 第104-106页 |
·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 第106-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全文结论 | 第110-111页 |
·创新点 | 第111页 |
·工作展望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