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政府项目代建制概述 | 第7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政府项目代建制现状 | 第8页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8-9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状 | 第11-19页 |
·国际上各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情况 | 第11-13页 |
·国内各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发展情况 | 第13-15页 |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 第15-17页 |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 | 第15-16页 |
·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 第16页 |
·代建制的概念 | 第16-17页 |
·代建制推行的目标 | 第17页 |
·代建制适用范围 | 第17-19页 |
第3章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各模式分析 | 第19-32页 |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主要分类 | 第19-26页 |
·根据代建单位性质分类 | 第19-21页 |
·根据委托范围分类 | 第21-23页 |
·根据委托内容分类 | 第23-24页 |
·根据合同模式分类 | 第24-26页 |
·国内代建制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26页 |
·“管监合一”模式的提出及实施条件 | 第26-32页 |
·“管监合一”模式的提出 | 第26-28页 |
·“管监合一”模式的操作流程 | 第28页 |
·“管监合一”模式操作流程的关键环节 | 第28-30页 |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管监合一”模式的优势 | 第30-32页 |
第4章 “管监合一”代建单位市场准入 | 第32-37页 |
·工程项目的市场准入制度分析 | 第32-33页 |
·各地现有的代建单位准入制度 | 第33-34页 |
·“管监合一”模式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34-37页 |
第5章 代建制各参建方法律关系分析 | 第37-42页 |
·代建制中的参建方 | 第37页 |
·代建制中的法律关系 | 第37-39页 |
·代建制中的行政法律关系 | 第37-38页 |
·代建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 | 第38-39页 |
·“管监合一”模式中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39-42页 |
·“管监合一”模式代建合同的法律性质 | 第39-40页 |
·“管监合一”模式中合同三方法律关系 | 第40-42页 |
第6章 代建费收取及履约保函的提交 | 第42-45页 |
·代建取费标准36 | 第42-43页 |
·代建服务的收费现状 | 第42-43页 |
·“管监合一模式”代建取费标准考虑 | 第43页 |
·履约保函的提交 | 第43-45页 |
第7章 “管监合一”与一般模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对比 | 第45-53页 |
·“管监合一”模式与一般模式履约保函的支付及代建取费差异分析 | 第45-47页 |
·一般模式下的代建费用收取: | 第45-46页 |
·一般模式下的监理费用收取 | 第46页 |
·“管监合一”模式下代建及监理费用的收取 | 第46-47页 |
·“管监合一”模式下代建单位履约保函的支付 | 第47页 |
·“管监合一”模式和一般模式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 第47-53页 |
·一般模式和“管监合一”模式下现场配备管理人员比较 | 第47-51页 |
·代建单位与监理单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管监合一”模式结论 | 第53页 |
·“管监合一”模式所解决的问题 | 第53-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