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8页 |
2 职务发明制度概述 | 第8-12页 |
·职务发明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8-9页 |
·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的理论依据 | 第9-11页 |
·智力资本理论 | 第9-10页 |
·财产权劳动理论 | 第10-11页 |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基本外延 | 第11-12页 |
3 高校职务发明制度的独特性 | 第12-16页 |
·高校职务发明制度要求特殊的价值平衡 | 第12-13页 |
·职务发明制度的价值平衡的特点 | 第12页 |
·高校职务发明制度利益平衡的特殊性 | 第12-13页 |
·高校职务发明发明人具有特殊性 | 第13-14页 |
·高校教师发明人的特点 | 第13-14页 |
·在校学生发明人的特点 | 第14页 |
·高校自身性质的特点 | 第14-16页 |
4 完善我国高校职务发明制度的必要性 | 第16-23页 |
·高校职务发明制度利益失衡 | 第16-18页 |
·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均衡机制的价值目标 | 第16页 |
·各相关方的利益目标不同 | 第16-18页 |
·高校职务发明教师发明人权利保障不完善 | 第18-19页 |
·高校教师发明人的地位未被重视 | 第18页 |
·高校教师职务发明激励制度不完善 | 第18-19页 |
·教师职务发明的非职务化流失 | 第19页 |
·学生专利权归属界定不明 | 第19-20页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 第20-23页 |
5 高校职务发明制度的基础规则分析 | 第23-31页 |
·教师职务发明专利权属的界定 | 第23-24页 |
·高校教师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界定 | 第23-24页 |
·混合发明的专利权属界定 | 第24页 |
·非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界定 | 第24页 |
·学生发明的归属权界定 | 第24-26页 |
·仅利用高校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专利 | 第25页 |
·学生无偿参与教师科研团队所完成的专利 | 第25-26页 |
·学生有偿参与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完成的专利 | 第26页 |
·高校专利转化不畅的原因和模式选择 | 第26-31页 |
·高校专利转化的不畅的原因 | 第26-27页 |
·高校专利转化的模式之争 | 第27-31页 |
6 国外高校职务发明专利制度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美国高校职务发明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美国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属的确定 | 第31-32页 |
·美国高校的技术许可办公室 | 第32-33页 |
·促进发明创造的激励制度 | 第33页 |
·日本高校职务发明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日本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属的确定 | 第33-34页 |
·日本的《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和《国立大学法人法》 | 第34-35页 |
·日本的专利技术创新激励制度 | 第35-36页 |
7 完善我国高校职务发明制度完善的立法建议 | 第36-40页 |
·建立合理的职务发明制度的重要性 | 第36页 |
·高校教师的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完善 | 第36-38页 |
·高校学生的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完善 | 第38-39页 |
·高校专利转化机制的完善 | 第39-40页 |
8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