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11-12页 |
·农田氮磷迁移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农田氮素迁移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农田磷素迁移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4页 |
·控制氮磷流失的措施 | 第14-16页 |
·控制农田施肥 | 第14-15页 |
·控制农田灌溉 | 第15页 |
·运用生态工程技术 | 第15-16页 |
3 南方地区及湖南地区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南方地区及湖南地区自然环境情况 | 第16页 |
·南方地区及湖南地区水资源情况 | 第16-17页 |
·南方地区及湖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 第17页 |
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不同肥力稻田春耕耕整后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和减排效能 | 第19-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供试土壤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水样采集与分析 | 第2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9页 |
·低肥力稻田春耕耕整后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和减排效能 | 第20-24页 |
·田面水中氮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20-22页 |
·田面水中氮素减排效能 | 第22-23页 |
·田面水中磷素的时空分布 | 第23页 |
·田面水中磷素减排效能 | 第23-24页 |
·中肥力稻田春耕耕整后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和减排效能 | 第24-27页 |
·田面水中氮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24-25页 |
·田面水中氮素减排效能 | 第25-26页 |
·田面水中磷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26页 |
·田面水中磷素减排效能 | 第26-27页 |
·高肥力稻田春耕耕整后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和减排效能 | 第27-29页 |
·田面水中氮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27-28页 |
·田面水中氮素减排效能 | 第28-29页 |
·田面水中磷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29页 |
·田面水中磷素减排效能 | 第2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稻田春耕撒施不同水平基肥后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和减排效能 | 第31-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供试土壤 | 第31页 |
·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水样采集与分析 | 第3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稻田蓄水3cm深时田面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性及其减排效能 | 第32-35页 |
·田面水中氮素的时间分布特性 | 第32-33页 |
·田面水中氮素减排效能 | 第33-34页 |
·田面水中磷素的时间分布特性 | 第34页 |
·田面水中磷素减排效能 | 第34-35页 |
·稻田蓄水6cm深时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减排效能 | 第35-38页 |
·田面水中氮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35-36页 |
·田面水中氮素减排效能 | 第36-37页 |
·田面水中磷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37页 |
·田面水中磷素减排效能 | 第37-38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自然降雨后稻田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和减排效能 | 第39-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供试土壤 | 第39页 |
·试验设计 | 第39-40页 |
·降雨强度 | 第40页 |
·水样采集与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第一次自然降雨后稻田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和减排效能 | 第40-45页 |
·田面水中氮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40-42页 |
·田面水中氮素减排效能 | 第42-43页 |
·田面水中磷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43-44页 |
·田面水中磷素减排效能 | 第44-45页 |
·第二次自然降雨后稻田田面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性和减排效能 | 第45-49页 |
·田面水中氮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45-47页 |
·田面水中氮素减排效能 | 第47页 |
·田面水中磷素的时空分布特性 | 第47-48页 |
·田面水中磷素减排效能 | 第48-4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2 特点与创新 | 第52页 |
3 存在问题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