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海水汞的形态及释放通量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汞的危害 | 第13页 |
| ·水体中汞的来源 | 第13-14页 |
| ·水体汞的形态研究 | 第14-16页 |
| ·水体中汞的迁移转化 | 第16页 |
| ·水体汞的释放研究 | 第16-19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 ·样品采集及保存 | 第22-23页 |
| ·样品采集 | 第22-23页 |
| ·样品保存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 ·海水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水样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海水颗粒态汞的测定 | 第25页 |
| ·海水-大气汞释放通量的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 ·动态通量箱法测定海水-大气汞的释放通量 | 第25页 |
| ·气体交换模型估算海水-大气汞的释放通量 | 第25-27页 |
| 第3章 胶州湾不同形态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27-33页 |
| ·胶州湾不同形态汞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7-30页 |
| ·不同形态汞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不同季节胶州湾海水汞的形态 | 第33-55页 |
| ·DEM | 第33-38页 |
| ·表层海水 DEM 的日变化 | 第33-36页 |
| ·DEM 的垂直变化特征 | 第36-38页 |
| ·活性汞与溶解态汞 | 第38-46页 |
| ·活性汞 | 第39-41页 |
| ·表层海水活性汞的日变化 | 第39-40页 |
| ·活性汞的垂直变化特征 | 第40-41页 |
| ·溶解态汞 | 第41-44页 |
| ·表层海水溶解态汞的日变化 | 第41-42页 |
| ·溶解态汞的垂直变化特征 | 第42-44页 |
| ·活性汞与溶解态汞之间的研究 | 第44-46页 |
| ·甲基汞 | 第46-49页 |
| ·表层海水甲基汞的日变化 | 第46-47页 |
| ·甲基汞的垂直变化 | 第47-49页 |
| ·颗粒态汞 | 第49-52页 |
| ·表层海水颗粒态汞的日变化 | 第49-50页 |
| ·颗粒态汞的垂直变化 | 第50-52页 |
| ·颗粒态汞与溶解态汞的比较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5章 不同季节胶州湾海水汞的释放 | 第55-65页 |
| ·动力通量箱法测定胶州湾海水汞释放通量 | 第55-58页 |
| ·模型估算胶州湾海水汞释放通量 | 第58-62页 |
| ·胶州湾海水汞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6章 结论及待解决问题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待解决的问题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