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考场作弊行为智能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立论依据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5-17页
   ·本文工作第17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基于透视变换与梯度模板匹配的课桌检测方法第19-25页
   ·采用透视变换的方法生成正投影图第19-20页
   ·采用梯度模板匹配的方法进行课桌粗略检测第20-22页
   ·采用RANSAC 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第22-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基于摄像机标定与相似度匹配的考生人数统计方法第25-34页
   ·基于摄像机标定的考生潜在区域提取方法第25-28页
   ·基于相似度匹配的考生检测方法第28-32页
     ·仿射变换——标准化考生潜在区域第28-30页
     ·归一化相关匹配法——检测考生第30-32页
   ·对前后遮挡问题的处理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基于运动连通域的可疑行为分析方法第34-47页
   ·可疑行为的定义第34-35页
   ·运动连通域的提取第35-37页
   ·基于运动连通域的可疑行为分析模型第37-46页
     ·对考生运动过度的检测第38-41页
     ·对考生相互传递物品的分析第41-43页
     ·对提前离场和迟到入场的跟踪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64页
   ·环境的布置与视频的预处理第47-48页
   ·课桌检测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透视变换方法中矩形角点的选取第48-50页
     ·梯度模板匹配中一些参数的设置第50-53页
     ·RANSAC 与最小二乘法的比较第53-54页
   ·人数统计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57页
     ·计算考生分析区域时一些参数的设置第54-55页
     ·归一化相关匹配法与减背景法、HOG 方法的比较第55-57页
   ·可疑行为检测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62页
   ·系统的总体运行效果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总结第64页
   ·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合物体性度量和表观特征的车辆检测
下一篇:脑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多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