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选题意义第10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3页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0-11页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第11-13页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及重难点分析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技术路线图第14页
     ·重难点分析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15-16页
     ·创新之处第15页
     ·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村镇银行风险防范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20页
   ·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假说第16-17页
   ·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理论第17-19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金融机构存在内在脆弱性第17-18页
     ·博弈论解释:挤兑行为与金融机构脆弱性第18-19页
     ·委托代理理论解释:金融资产质量的恶化第19页
   ·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现状及其成因分析第20-32页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第20-23页
     ·首批试点阶段(2006 年 12 月 20 日至 2007 年 10 月)第20-22页
     ·扩大试点范围阶段(2007 年 10 月至 2009 年 7 月)第22页
     ·全面发展阶段(2009 年 7 月至今)第22-23页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现状分析第23-28页
     ·信用风险第24-26页
     ·流动性风险第26-27页
     ·操作风险第27-28页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成因分析第28-31页
     ·外部经营环境欠佳,是村镇银行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第28-30页
     ·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是村镇银行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第30-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基于 AHP 法第32-47页
   ·层次分析法简介第32-34页
     ·层次分析法概述第32页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32-34页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指标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第34-39页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指标建立的原则第34-35页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的关键指标和具体构成方案第35-39页
   ·运用 AHP 法确定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指标权重第39-46页
     ·构造判断矩阵第39-41页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41-45页
     ·综合重要度排序第45-46页
   ·基本结论第46-47页
第五章 防范与化解我国村镇银行风险的路径选择第47-50页
   ·完善村镇银行自身建设,强化风险意识第47-48页
     ·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村镇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第47-48页
     ·提高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第48页
   ·优化村镇银行外部环境第48-50页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第48-49页
     ·加强监管保障,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顺周期性及其逆周期监管工具研究
下一篇: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理论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