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一、引言 | 第14-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中国农业专业化经营的启示 | 第14-15页 |
| ·国家的惠农政策以及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视 | 第15-16页 |
|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经营体制 | 第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9-28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 ·新古典经济学视角下的农合社理论 | 第19-20页 |
| ·科斯经济学视角下的农合社理论 | 第20-22页 |
| ·博弈论视角下的农合社理论 | 第22-23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原因研究 | 第23-24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25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研究 | 第25-26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态以及路径分析 | 第26页 |
|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比研究以及政策建议 | 第26-27页 |
|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和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分析 | 第28-44页 |
|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28-34页 |
|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 ·专业化:概念与进程 | 第34-37页 |
| ·专业化的界定 | 第34页 |
| ·专业化的进程 | 第34-37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方面 | 第37-39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 | 第37-38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主体 | 第38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类 | 第38-39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效率分析 | 第39-44页 |
| ·提高生产效率 | 第39-40页 |
| ·降低交易成本 | 第40-42页 |
| ·实现规模经济 | 第42-43页 |
| ·降低农业的经营风险 | 第43-44页 |
| 四、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5页 |
|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 | 第44-49页 |
| ·发展总体状况 | 第44页 |
| ·主要发展特征 | 第44-46页 |
| ·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 ·影响因素的设定 | 第49-50页 |
| ·理论模型 | 第50-52页 |
| ·数据来源和检验结果的说明 | 第52-55页 |
| 五、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 ·改变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观念 | 第55页 |
| ·重视农村专业化教育 | 第55-56页 |
| ·超越行政区划与组织边界 | 第56-57页 |
| ·妥善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关系 | 第57页 |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57-58页 |
| ·制定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