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可重构路由器流量控制构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OR 路由器 | 第12-15页 |
·OR 路由器基本性能指标 | 第13页 |
·OR 路由器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13-15页 |
·流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 | 第19-32页 |
·Fiber Channel 流量控制机制 | 第19-22页 |
·InfiniBand 流量控制机制 | 第22-26页 |
·以太网流量控制机制 | 第26-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流量控制机制的性能分析 | 第32-43页 |
·基于绝对信用量的流量控制机制 | 第32-39页 |
·基于相对信用量的流量控制机制 | 第39-41页 |
·基于Pause 帧的流量控制机制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OR路由器流量控制模型 | 第43-51页 |
·OR 路由器的基本组成 | 第43-46页 |
·可重构的实现机制 | 第43-44页 |
·硬件平台结构 | 第44-46页 |
·硬件平台对流量控制的基本支持 | 第46-48页 |
·交换芯片的缓冲区管理 | 第46-47页 |
·多核处理器Egress 端流量控制管理 | 第47页 |
·现有平台的流量控制模型 | 第47-48页 |
·面向实时流媒体应用的流量控制模型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OR路由器流量控制构件的实现 | 第51-63页 |
·交换网络流量控制构件总体设计 | 第51-53页 |
·构件设计方法 | 第51页 |
·OR 路由器交换网络构件模型 | 第51-53页 |
·流量控制关键参数的选择 | 第53-58页 |
·接收缓冲区不溢出的条件 | 第53页 |
·流量控制包传输延时测试 | 第53-55页 |
·流量控制包发送间隔时间 | 第55-58页 |
·流量控制硬件构件的实现 | 第58-62页 |
·流量控制构件接口 | 第58-59页 |
·流量控制包格式 | 第59-61页 |
·流量控制模块详细实现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