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内竖向变剪模横向同性层状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与发展 | 第11-18页 |
·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弹性理论的研究 | 第11-12页 |
·群桩基础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共同作用的研究和发展 | 第15-16页 |
·共同作用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共同作用分析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有限层法理论基础 | 第19-34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地基柔度系数矩阵和刚度系数矩阵 | 第20-21页 |
·半解析数值方法 | 第21-22页 |
·半解析数值方法概述 | 第21-22页 |
·岩土工程中的半解析数值方法 | 第22页 |
·地基有限层数值分析 | 第22-34页 |
·有限层法概述 | 第22-23页 |
·地基有限层弹性矩阵 | 第23-24页 |
·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24页 |
·有限层元位移模式 | 第24-26页 |
·有限层元刚度矩阵及求解 | 第26-27页 |
·等效荷载向量 | 第27-32页 |
·整体分析 | 第32页 |
·具体应用时的几点说明 | 第32-34页 |
第3章 剪切模量在层内随深度变化的有限层分析 | 第34-48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地基有限层弹性矩阵 | 第35页 |
·层元分析 | 第35-37页 |
·层元刚度矩阵及求解 | 第37-48页 |
第4章 群桩与土和承台的共同作用分析 | 第48-62页 |
·地基与基础的接触方式 | 第48页 |
·接触方式的两种选择 | 第48页 |
·地基刚度的考虑 | 第48页 |
·桩土和承台共同作用分析 | 第48-62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基底的分割方式和桩土体系支承刚度矩阵 | 第49-51页 |
·共同作用方程 | 第51页 |
·桩土支承体系柔度矩阵的建立 | 第51-55页 |
·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非线性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 | 第56-58页 |
·承台绝对刚性假设非线性简化分析 | 第58-60页 |
·计算程序框架 | 第60-62页 |
第5章 算例与分析 | 第62-79页 |
·引言 | 第62页 |
·算例1 | 第62-69页 |
·算例简况 | 第62-63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算例2 | 第69-79页 |
·算例简况 | 第69-71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1-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