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概论 | 第12-13页 |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构成及粘膜免疫反应的诱导 | 第13-17页 |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构成 | 第13-15页 |
·黏膜免疫反应的诱导及其调节 | 第15-16页 |
·对宿主派伊尔结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6-17页 |
·乳酸菌黏附能力与免疫调节作用的关系 | 第17-19页 |
·乳酸菌黏附性 | 第17页 |
·黏附机理 | 第17-18页 |
·乳酸菌黏附和免疫调节的关系 | 第18页 |
·灭活乳酸菌的黏附和免疫调节作用 | 第18-19页 |
·乳酸菌拮抗病原菌的作用 | 第19页 |
·立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章 乳酸菌表面性质与大鼠黏液、小鼠派伊尔结黏附关系的研究 | 第25-36页 |
·引言 | 第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乳酸菌黏附PP 试验 | 第26-27页 |
·乳酸菌黏附黏液试验 | 第27页 |
·黏附影响因子试验 | 第27-28页 |
·统计与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乳酸菌黏附PP 的能力 | 第28-30页 |
·乳酸菌黏附黏液的能力 | 第30页 |
·乳酸菌黏附派伊尔结和黏液性的关系 | 第30页 |
·乳酸菌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其与黏附派伊尔结、黏附黏液能力的关系 | 第30-32页 |
·乳酸菌红细胞凝集特性及其与黏附派伊尔结、黏附黏液的关系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乳酸菌黏附PP 性能与其免疫调节作用关系研究 | 第36-51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细菌和生长条件 | 第37页 |
·动物实验及饲养管理 | 第37页 |
·血样及组织样处理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 | 第37-38页 |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测定 | 第38页 |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 的测定 | 第38页 |
·细菌易位的测定 | 第38页 |
·细胞因子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 第38-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乳酸菌及Salmonella 对小鼠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乳酸菌及Salmonella 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0-41页 |
·乳酸菌及Salmonella 对脾淋巴细胞基因IL-12 表达的影响 | 第41页 |
·乳酸菌及Salmonella 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乳酸菌及Salmonella 对派伊尔结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 第42页 |
·乳酸菌及Salmonella 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 的影响 | 第42-43页 |
·乳酸菌及Salmonella 对细菌易位的影响 | 第43页 |
·细胞因子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第四章 Fn008 黏附派伊尔结性能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第51-62页 |
·引言 | 第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细菌和生长条件 | 第51-52页 |
·Fn008 的灭活处理及其黏附PP 能力的测定 | 第52页 |
·动物实验及饲养管理 | 第52页 |
·血样及组织样处理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对PP 黏附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及病原菌对小鼠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及病原菌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第53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及病原菌对脾淋巴细胞基因IL-12 表达的影响 | 第53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及病原菌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及病原菌对派伊尔结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 第54-55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及病原菌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 的影响 | 第55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及病原菌对细菌易位的影响 | 第55-56页 |
·活或灭活乳酸菌及病原菌对细胞因子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第五章 Fn008 对小鼠派伊尔结基因表达的调节 | 第62-76页 |
·引言 | 第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主要仪器 | 第63页 |
·Fn008 的培养 | 第63页 |
·动物实验及空肠派伊尔结的收集 | 第63页 |
·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63页 |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63-64页 |
·黏着斑通路中的基因表达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基因表达改变的总体分析 | 第64-65页 |
·Fn008 响应基因代表性的基因网络 | 第65页 |
·用Onto-Tools 分析小鼠肠道显著改变通路的基因表达变化 | 第65-68页 |
·Fn008 对小鼠肠道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5-67页 |
·Fn008 对小鼠肠道黏膜屏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7-68页 |
·Fn008 对小鼠肠道其它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8页 |
·黏着斑通路中的基因表达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1: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清单(均为第一作者) | 第79-80页 |
附录2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