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视野下清末宪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论 | 第11-20页 |
(一) 选题论证 | 第11页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11-16页 |
(三) 学术要点 | 第16-18页 |
(四) 相关界定 | 第18-20页 |
一、 宪政 | 第20-42页 |
(一) 宪政的概念 | 第20-23页 |
(二) 宪法的渊源 | 第23-26页 |
(三) 近代西方国家的宪政 | 第26-37页 |
1. 美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及宪政的基本原则 | 第26-33页 |
2. 英国的宪政制度 | 第33-35页 |
3. 法国的宪政制度 | 第35-36页 |
4. 德国的宪政制度 | 第36-37页 |
(四) 近邻日本的宪政制度 | 第37-42页 |
1.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 | 第37-38页 |
2. 日本的宪政之路 | 第38-40页 |
3. 日本宪政制度的评价 | 第40-42页 |
二、 中国式宪政的起步——官制改革 | 第42-51页 |
(一) 中央官制改革 | 第42-44页 |
(二) 地方官制改革 | 第44-51页 |
1. 概述 | 第44-47页 |
2. 地方管制改革的亮点——司法改革 | 第47-51页 |
三、 西方政治结构的植入——地方代议制 | 第51-65页 |
(一) 咨议局 | 第51-59页 |
(二) 地方自治 | 第59-65页 |
四、 最早的“议会”——资政院 | 第65-78页 |
(一) 各方力量推动筹建 | 第65-71页 |
1. 朝廷大臣 | 第65-67页 |
2. 立宪派 | 第67-71页 |
(二) 《资政院章程》 | 第71-75页 |
(三) 小结 | 第75-78页 |
五、 《钦定宪法大纲》和《重大信条十九条》 | 第78-91页 |
(一) 《钦定宪法大纲》 | 第78-85页 |
1. 渊源 | 第79-80页 |
2. 《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以及与日本宪法的比较 | 第80-84页 |
3. 《钦定宪法大纲》的意义 | 第84-85页 |
(二) 《重大信条十九条》 | 第85-91页 |
1. 颁布的背景 | 第85-87页 |
2. 《重大信条十九条》的法律分析 | 第87-89页 |
3. 评价 | 第89-91页 |
六、 结语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后记 | 第99-100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