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引言 | 第12-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 ·写作研究 | 第14-15页 |
| ·认知过程 | 第15-16页 |
| ·写作认知模型理论 | 第16-22页 |
| ·Hayes和Flower(1980)写作认知模型 | 第16-18页 |
| ·Bereiter和Scardamalia的双过程模型 | 第18-20页 |
| ·写作的社会认知研究 | 第20-22页 |
| ·应用于写作过程研究的出声思维法 | 第22-27页 |
| ·出声思维法的界定 | 第22页 |
| ·出声思维法的效度 | 第22-24页 |
| ·出声思维法在写作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 ·问题提出 | 第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质的研究 | 第28页 |
| ·量的研究 | 第28-29页 |
| ·研究思路 | 第29-31页 |
| 4 研究一 小学生写作认知过程模型建构 | 第31-48页 |
|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 ·研究程序 | 第32-34页 |
|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环境 | 第32-33页 |
| ·培训 | 第33页 |
| ·正式实验 | 第33-34页 |
| ·数据收集 | 第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 ·录音文本转录 | 第34-35页 |
| ·阅读原始资料 | 第35页 |
| ·制定编码手册 | 第35-36页 |
| ·转录文本编码 | 第36页 |
| ·建构小学生写作认知过程模型体系 | 第36-45页 |
| ·明确主题 | 第37-38页 |
| ·产生思想 | 第38-42页 |
| ·表达思想 | 第42-43页 |
| ·复阅 | 第43-44页 |
| ·订正 | 第44-45页 |
| ·信度检验 | 第45-46页 |
| ·效度分析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5 研究二 小学生写作认知过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48-57页 |
|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 ·研究方法 | 第48页 |
| ·访谈研究 | 第48-49页 |
| ·访谈对象 | 第48-49页 |
| ·访谈提纲 | 第49页 |
| ·访谈过程 | 第49页 |
| ·资料整理 | 第49页 |
| ·问卷编制 | 第49-50页 |
| ·预测 | 第50-51页 |
| ·正式施测 | 第51-52页 |
| ·研究目的 | 第51页 |
|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 ·信度检验 | 第54-55页 |
| ·效度检验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6 研究三 小学生写作认知过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57-61页 |
| ·研究目的 | 第57页 |
| ·研究方法 | 第57-58页 |
| ·研究被试 | 第57页 |
| ·研究工具 | 第57-58页 |
| ·研究程序 | 第58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 ·讨论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7 综合讨论与总结论 | 第61-67页 |
| ·总讨论 | 第61-65页 |
| ·关于小学生写作认知过程模型结构 | 第61-62页 |
| ·关于小学生写作认知过程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62-63页 |
| ·关于小学生写作认知过程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第63-64页 |
| ·小学生写作认知过程模型的验证方法 | 第64-65页 |
|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5-66页 |
| ·总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附录 | 第72-76页 |
| 附录1 学生写作认知过程问卷(预测) | 第72-75页 |
| 附录2 学生写作认知过程问卷(正式)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