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1 抗菌肽的分类 | 第13-16页 |
·根据来源分类 | 第13-14页 |
·根据所带净电荷分类 | 第14-15页 |
·根据结构分类 | 第15-16页 |
2 抗菌肽的一般性质 | 第16-18页 |
·抗菌肽的一般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抗菌肽的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3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 第18-19页 |
·膜渗透机制 | 第18-19页 |
·选择性杀伤机制:细胞内的杀灭机制 | 第19页 |
4 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抗菌肽基因工程 | 第19-21页 |
·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 | 第20页 |
·串联表达策略 | 第20页 |
·融合表达策略 | 第20-21页 |
5 抗菌肽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抗菌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21-22页 |
·抗菌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第22页 |
·抗菌肽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第22页 |
·抗菌肽在转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6 目的抗菌肽简介 | 第23-28页 |
·抗菌肽GK1011 | 第23-24页 |
·抗菌肽Fowlicidin-3(F3) | 第24页 |
·抗菌肽Halocidin 18(Hc18) | 第24-25页 |
·抗菌肽KSLS和LKW | 第25页 |
·抗菌肽RM12 和RM13 | 第25-26页 |
·抗菌肽Magainin II(M2) | 第26页 |
·抗菌肽SPFK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方案 | 第28-31页 |
1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8-29页 |
2 研究方案 | 第29-30页 |
3 实验流程图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抗菌肽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AMPs的构建 | 第31-46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31-33页 |
·材料 | 第31页 |
·试剂 | 第31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1-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40页 |
·重组质粒pGEX-4T-1-AMPs的构建策略 | 第33-35页 |
·PCR扩增目的抗菌肽基因 | 第35-36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36页 |
·PCR产物与表达载体pGEX-4T-1 的双酶切 | 第36-37页 |
·胶回收酶切产物 | 第37页 |
·连接反应 | 第37页 |
·E.coli TG1 和BL21(DE3)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7-38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8页 |
·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第38-40页 |
3 结果 | 第40-45页 |
·AMPs基因的PCR扩增 | 第40页 |
·重组质粒pGEX-4T-1-AMPs的 PCR鉴定 | 第40-41页 |
·重组质粒pGEX-4T-1-AMPs的双酶切鉴定 | 第41-42页 |
·测序鉴定 | 第42-45页 |
4 讨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46-62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46-49页 |
·材料 | 第46页 |
·试剂 | 第46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46-4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 第49页 |
·SDS-PAGE电泳分析 | 第49-50页 |
·融合蛋白的大量表达及样品制备 | 第50-51页 |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凝胶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 | 第51-52页 |
·Western blotting鉴定 | 第52-53页 |
3 结果 | 第53-61页 |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53-55页 |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凝胶纯化融合蛋白结果 | 第55-60页 |
·纯化后融合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鉴定 | 第60-61页 |
4 讨论 | 第61-62页 |
第五章 重组抗菌肽的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 第62-70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62-64页 |
·材料 | 第62页 |
·试剂 | 第62页 |
·试剂配制 | 第62-64页 |
2 方法 | 第64-65页 |
·重组抗菌肽的纯化 | 第64页 |
·抗菌肽抗菌活性的检测 | 第64-65页 |
3 结果 | 第65-68页 |
·羟胺切割GST-AMPs融合蛋白 | 第65-66页 |
·琼脂扩散法检测抑菌活性 | 第66-68页 |
·抗菌肽MIC测定结果 | 第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页 |